2017年厦门市暨思明区综治平安集中宣传活动纪实

2017-03-29 11:02:15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群策群力加油干 平安文明双提升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29日讯  宜居的魅力在于文明,文明的根基在于平安。平安美丽,幸福宜居,在37年的经济特区建设中,“平安”“文明”已经成为美丽厦门的两张烫金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近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发出在全市集中开展“大干180天,文明再提升”的动员令,扎实推动文明创建再提升。厦门市委政法委迅速召开传达部署会,要求全市政法系统立即行动起来,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与创建文明城市行动有机结合,形成一条心,落实文明再提升,为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提供强有力政法保障。

3月26日下午,由厦门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统筹市直政法部门、综治责任单位和思明区联手举办的全市综治平安集中宣传活动在市五一广场举行。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昭扬,副市长、公安局长林锐,市政协副主席黄国彬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启动“厦门百姓”志愿者平安公益行动,并向反扒、义务交警等7支志愿者队伍代表授旗。

1 厦门百姓力量回荡“平安之声”

“我们将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平安鹭岛贡献力量……”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厦门百姓”平安志愿公益行动正式启动后,思明区、湖里区、反诈骗、反扒、义务交警、寄递物流和应急处突等七支志愿者队伍代表上台,郑重地从领导手中接过鲜艳的队旗,与台下300余名“厦门百姓”平安志愿者庄严宣誓。铿锵响亮的宣誓声飘荡在五一广场上空,回荡成在百姓心间的“平安之声”。

以人为本,才能全民受益;全民参与,才能激发活力。无论是平安创建,还是文明行动,群策群力、共同缔造的理念贯穿始终。面对灾害,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成就救灾的“厦门速度”;发生矛盾,遍地都是热心的和事佬,形成多元化解的“厦门样本”;提供线索,各行各业积极参与,“互联网+”群防群治叫响远近闻名的“厦门百姓”。

带着两个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黄女士,听了现场民警的介绍,马上拿起手机扫码下载“厦门百姓”APP,“这个软件就是一份平安,我们可以通过它提供线索维护平安,也可以通过它学习知识获得平安。”黄女士笑道:“所以我也要将这份‘平安’装进自己的手机。”

据介绍,截至3月16日,“厦门百姓”App已注册志愿者超12万人,平台共发布任务61.8万条,接受各种举报线索6100余条,为厦门市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社会治理创新亮点在中央政法委发布的全国政法机关创新项目指数中排名第四,同时还获得了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优秀奖。

现场,思明区还为10名来自基层的“十佳平安志愿者”和20名“优秀平安志愿者”颁奖。荣获“十佳平安志愿者”称号的柯乃分已逾70岁,他告诉记者,退休前他是一名中学教师,六年前开始从事社区志愿服务,被聘为区综合治理监督员、巡查员和调解员。小到清除路面的螺丝钉、劝导游客不文明行为,大到调解家庭纠纷、台风灾后自救,他都积极参与。“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比退休前更忙,也更充实了。”他骄傲地说,在他身佩“十佳平安志愿者”绶带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收到了儿子的信息:“一家人都支持你,你的绶带回去要给妈妈和你儿媳也戴戴。”

“厦门百姓”app开放式体验厅

民警演示“厦门百姓”app操作方法

防暴枪械战术表演

2 见义勇为精神绽放“文明之花”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在文明城市厦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一个个感人的善行浇灌着文明平安之花。他们当中有路见抢匪、英勇无惧擒嫌疑人的林冠群;有逆火而行、扑灭烤鸭店熊熊烈火的吴小汉;有见车坠水、奋身一跳救起三命的连惠强;还有危险来临、下井救人不幸中毒身亡的义士周显林……他们是一群来自平民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犯罪分子作斗争,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正义新歌。

活动当日下午,厦门市对何井顺、吴小汉、连惠强等11人的见义勇为行为予以表彰,思明区对张永辉、王江怀、王凤远等9人的见义勇为行为予以表彰。

刚走下领奖台的林冠群,与记者一起回忆了一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2016年1月16日傍晚,走在街上的林冠群看到一名男子手捂着背包狂奔,后面一名男子边追边喊“抢劫”。林冠群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在追到与男子距离不到两米的时候,男子试图从包中掏出甩棍逼退林冠群。林冠群不为所动,迅速扑上前将男子扑倒在地,并不顾男子反抗,死死将其抱住,直至保安追上来,将男子控制后,林冠群才松手。抓捕过程中,林冠群右手小拇指腕骨碎成3块,指骨移位。9岁的女儿在从亲戚朋友口中得知其见义勇为事迹后,连连称赞爸爸是英雄。但他对记者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在英雄光芒的背后,记者也注意到,因为见义勇为的无私举动,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使“英雄正气歌”唱响鹭岛,厦门市对见义勇为行为给予表彰奖励,使见义勇为者乃至其家庭成员在精神和心灵上得到抚慰,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见义勇为精神、尊重见义勇为英雄、争当见义勇为模范的良好氛围。

精神的养成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培育、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厦门不遗余力。去年,为推进全市见义勇为事业进一步发展,厦门市见义勇为促进会积极营造见义勇为的舆论氛围,进行表彰奖励弘扬社会正气。2016年8月评选了市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1人,会议讨论推荐参评省级表彰6件7人,经省工作委员会研究获评荣誉3件4人。2016年市财政拨付见义勇为专项经费33万元整,全数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

参加授旗的7支平安志愿者团队

“厦门百姓”志愿者平安公益行动启动

3 创新宣传方式吸引群众参与

综治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宣传是最主要的环节。今年,为提高宣传整体效果,各部门单位都用尽全身解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这辆车的问题肯定是窗户没关。”活动现场,市民小张拿起手机对准停一辆没有关好车窗的白色小轿车“扫一扫”。扫完后,手机屏幕就跳出一个红包,拆开一看,2.3元!

原来,这是厦门市公安局设置的“找安全隐患,获AR红包,赢双倍积分”互动游戏。民警事先在活动现场人为设置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并在隐患部位设置数量不等的AR红包,群众发现隐患即可获得AR红包。同时,再通过“厦门百姓”APP完成举报任务后,还可以获得兑换积分和百兆流量。

“3、2、1……”在“思明政法”展位的照片打印机前,一对年轻的男女正亲昵地自拍。来自河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是他和女朋友交往一周年的日子,刚才他们就是借助思明政法委的这台互动微信照片打印机,在活动现场留下俩人的“平安映像”。此前通过微信朋友圈获悉,今天在市五一广场有综治平安宣传活动。同样都是社区平安志愿者的俩人,特地选择这里作为约会的地点,“要让平安成为我们俩爱情乃至人生之路上的‘关键词’。”王先生眼里满是幸福。

在人流涌动的现场,戴着牛仔帽、留着大胡子的印度人约翰十分抢镜。“和‘平安创建’结缘,也是在街道的平安宣传活动上。”来厦十几年,约翰一直都致力于平安志愿者工作。无论是莫兰蒂台风的灾后重建,还是社区的国际慈善文化节等公益活动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找赞助、做义卖,用募集到的钱帮助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约翰越做越开心,从公益活动中找到对厦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约翰告诉记者,两年前,他的小女儿出生,约翰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Melissa。“谐音就是‘美丽厦’,我觉得厦门很文明、很美丽,来这里十几年,我越来越爱它。”镜头下,约翰一家人手捧“十佳平安志愿者”荣誉证书瞬间定格。

2016年思明区十佳平安志愿者约翰及其家人

市民积极参与活动

(本报记者 王淯滢 实习生 肖赣 张文洋 通讯员 王潇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