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以高质效履职护航“海上福州”建设

2025-03-19 16:49:1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用“检察蓝”勾勒美丽海湾“生态蓝”

——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以高质效履职护航“海上福州”建设

古邑长乐,向海而兴。长乐,依江傍海,拥有绵延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约33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生态资源丰富。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这里的滨海风光串珠成链。

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聚焦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美丽海湾”福州滨海新城岸段、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高质效履职护航“海上福州”建设,响应福州市检察院部署,积极开展“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出台意见服务美丽海湾建设,共办理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以及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品、物品等涉海犯罪案件39件,追缴涉海生态损害赔偿金100多万元、生态修复金1000多万元,并推动购买海洋碳汇近1700吨,助力福州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向“海”图强 守护碧海银滩

在长乐,除了连绵不绝的海岸线风景,美味可口的海产品同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漳港海蚌是长乐区特有的名贵贝类,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明朝起便是宫廷贡品,被誉为长乐“海上粮仓”的明珠。早在1985年,福建省政府便设立了长乐海蚌资源增殖自然保护区。

然而,由于无序捕捞和环境污染,这颗“海洋明珠”曾经一度蒙尘……

“以前,为了多赚点钱,不少渔民违规捕捞海蚌,海蚌数量越来越少,我们都担心这‘金字招牌’要砸了。”老渔民陈大爷回忆道。

为保护这一地方品牌,长乐区检察院在漳港海蚌保护区设立工作联络点,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长乐海蚌司法保护的工作方案》,督促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并通过普法宣传强化渔港码头管理,形成从末端打击到前端治理的全链条保护体系。同时,长乐区检察院与公安、海警、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作配合,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海蚌资源的恢复。

在海蚌保护中心,长乐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施兆(左一)一行通过展馆了解海蚌保护情况

“您看这海蚌纹路,壳面光泽度明显比之前好多了!”在漳港海蚌保护区,陈大爷捧着刚打捞的海蚌向检察官展示。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长乐区相关部门在核心海域放流平均壳长1厘米以上的海蚌苗种200余万粒,曾经因滥捕濒危的“海洋明珠”正重焕生机。

海洋生态的保护,不仅关乎海产品的生存,也与海鲜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长乐漳港作为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的核心区域,海岸线一带的柯百户、避风港、南澳和北澳等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部分沿海餐饮业长期存在排污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走访福州海警局长乐工作站

“海洋是我们的生命线,绝不能让这些污水破坏我们的海洋家园!”对此,长乐区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多次实地摸排漳港海岸13家海鲜酒楼的排污情况,打响了长达半年的“海洋保卫战”。该院向长乐生态环境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评估和处罚,并制定整改方案;同时,通过圆桌会议机制,召集3次磋商会议,协调建设、水利等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精准规划,延伸污水管网、拓宽排污管道,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同研究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有效推进。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漳港海岸线一带餐饮酒楼的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半年努力,耗资近200万元,长乐区检察院共促成9家酒楼完成管道整改,4家被依法停业,实现该海域餐饮污水全面对接污水管网,入海污染零排放。该案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此外,该院还将这一经验推广至梅花镇、湖南镇等沿海乡镇,实现沿海乡镇全覆盖,全方位发力保护海洋,让长乐的海产品更加鲜美,让海洋生态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