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公益诉讼消除新业态食品安全隐患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7日讯 近日,长汀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又一次来到辖区商家回访。“我们和第三方平台引导辖区500余户入驻商家依法在网店首页亮明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健康证等证照,现在商家运营更规范了,所售产品更安全了。”政府工作人员指着美团平台上的团购页面介绍道。
2024年11月,长汀县检察院“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收到一名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称自己在美团平台上团购套餐,却发现平台页面的食品安全档案未显示商家拥有经营资质证照,或是公示模糊致使完全无法识别。
经随机抽取浏览,办案检察官发现志愿者所反映的现象在该平台上并非个例,不少提供商家存在线上门店证照公示不透明问题,还有部分商家公示的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法定代表人不一致。
“我们经现场走访核实后,了解到此类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问题的主体,主要分为缺乏对网络餐饮服务法律了解的‘有证商家’、顶风作案的‘无证商家’以及线下实体倒闭却线上活跃的‘僵尸商家’等三类。”办案检察官说。
正如志愿者所担忧道的“团购、外卖等新型餐饮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我们有时想退单或是投诉,却发现手上连经营者信息都没有。”以平台上热销的团购酒水小食套餐为例,仅在2024年前三季度,未依法公示经营证照的6家酒吧类商家,已累计在线上售卖约400份商品,评价达600余人次。
拥有近40万常住人口的长汀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美食名城,街市风味小吃繁盛。平台线上门店信息量数以千计,线下门店则零星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若要逐一人工排查入驻商家是否有无证违法经营问题,将面临工作量大且耗时久的问题,甚至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未被摸排在内。
如何高效又全面地掌握新业态公益受损线索?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解决了办案团队的燃眉之急。自2024年11月底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后,长汀县检察院尝试将大数据赋能新业态监督,办案团队与检察技术人员协作探索,将自平台提取的商家主体信息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示信息,围绕经营资质等关键词开展数据碰撞、比对、筛选,发现近30条有效的监督线索数据。
“网络餐饮平台业务模式不断变化,入驻商家流动频繁,现行的行政监管机制偏重通过事后监管手段开展质量控制,在把握经营资质准入关口时难免存在盲点。”长汀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兰家华说。
为从源头提升辖区网络团购餐饮的规范化水平,长汀县检察院于2024年12月将发现线索移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并制发检察建议,从对标问题整治、加强隐患排查、开展法治教育三方面督促其纠正网络餐饮团购平台与商家的违法经营行为。
相关部门收到后高度重视,在辖区内开展网络团购餐饮服务专项整治行动,约谈第三方平台并建立快速联动机制。截至今年2月,全面排查辖区入驻625户商家,对不具备经营资质、公示证照信息不完整的商家进行一对一普法与下线处理。专项整治促成县域516户商家依法亮证经营,17户僵尸商家下线关店,18户无证商家更正、补传、完善公示资料,立案查处2起未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证照审查、外卖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案件,采取警告、罚没5万元的行政处罚措施。
目前,长汀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已对整改情况开展全面复查,平台问题商家均已销声匿迹。“真是感谢检察官,这回我们能安心在网上团购食品了,下单前都能看到商家公示在首页的食品经营证照。”一名受访者表示。
(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