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检察院:“派兵遣将”助基层发展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30日讯 风雨兼程75载,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轨迹上,都离不开制度的衔接与支持。其中,“挂职下派”制度在代代传承中,已蜕变为推动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事业蓬勃向前、焕发活力的核心动力。
谢心玙(左一)进村入户向村民开展普法宣传
开启新局面
用真诚和真情开展工作
“我很怀念挂职下派的这些年,这项制度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中共延安时期,也是我们建阳检察工作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忆涌上心头,思绪被拉回到从前,已退休的该院原刑事执行检察局局长邹志廉说道。
1996年,邹志廉到童游镇挂职担任综治副镇长,他俯下身子融入基层,化身为一名基层干部。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的转移,建阳检察的‘挂职下派’制度由此起航。”据邹志廉介绍道。
当时的乡镇正处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次乡镇拆迁防洪堤时,当地村民因为征地补贴标准、回拨地没有落实等问题,多次到市政府集体上访,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了解情况后,邹志廉深入各村组,逐一向村民解读征地相关文件规定,耐心释法说理。同时,沟通相关部门,帮助落实征地款项和回拨地问题,最终将这起群众上访事件完美化解。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在处理群众矛盾这方面,邹志廉的亲身经历让他总结出一个道理:“我们这些从检察机关出来的人,就是要把法治带到百姓中,用真诚温暖大家,用真情开展工作。”
挂职下派期间,邹志廉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加强对治安隐患的排查整治,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成为新榜样
推动村镇长治久安
21世纪,建阳检察为当地的建设发展输入许多优秀的检察人员,王久文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该院公诉科业务骨干的王久文,自2012年到将口挂职任综治副镇长以来,利用和发挥法律专长,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水平。“将口组团作为武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面积开发建设难免有意外事故发生,不仅矛盾纠纷多,而且复杂、群体性强。”王久文说道。
2014年,王久文调解横塘村民王某某意外死亡纠纷、某凝土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横塘村村民关于南纸林地征地补偿分配纠纷等18起重大疑难纠纷,保障了武夷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当事人还专门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王久文在全镇推行的农村社会管理‘1+3’模式,时至如今还发挥着作用,推动将口村镇的长治久安。”将口镇的工作人员说道。
如今,王久文成为建阳检察人学习的榜样,负责的工作取得“福建省十佳维权分会”“南平市综治先进乡镇”“建阳区安全生产第一名”等骄人业绩。
激活新干劲
知民意解民忧
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是人民检察事业步入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保证。
“我们‘挂职下派’就应该要发挥‘助推剂’的作用,把检察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带到基层,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基层的需求与发展。”该院政治部副主任谢心玙表示。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在担任将口镇综治副镇长期间,谢心玙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民的意愿诉求,为他们普法讲理、解决难题。
2018年3月,镇上的一位村民在保洁公司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因用工单位未购买工伤保险,迟迟未与家属达成协议进行赔偿,家属情绪激动,向政府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谢心玙协同将口司法所调解员,联络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
2020年11月,结束“挂职下派”的谢心玙,在将口镇群众的依依不舍中回到检察院。她坦言,“现在的‘下派’虽已换了一种模式,但不变的是作为一名建阳检察人在响应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的脚步。”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建阳检察机关“挂职下派”的脚步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周新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