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东庄边防派出所“法治廉政文化园”掠影
临港有个“法治大观园”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8日讯驻守在莆田市秀屿港畔的东庄边防派出所,是公安一级派出所。近年来,该所着眼服务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围绕辖区治安热点,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执法质量考评、法制队伍建设、窗口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总结推进会在莆田市召开,该所作为观摩点,执法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法治文化,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
边防官兵自己设计的普法坐标
警醒石:用好手中执法权力,你我在路上
蕴含传统文化的廉政鼓
为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成果,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深融合的法治文化体系,莆田市边防支队全力施为。该支队以两度被公安部命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为契机,结合福建省边防总队创建全省边防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示范点的要求,历经数月建设,打造了具有莆田区域特色和边防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法治廉政文化园”。
法治文化园标识:主体下方雕刻荷花与螃蟹,寓意“和谐”
“法治廉政文化园”综合运用了影雕、浮雕、圆雕、玻璃钢塑模等多种石雕技法,因地制宜,巧妙布局,以“法治”和“廉政”主题贯穿始终。
在东庄边防派出所营区南侧围墙外,设计有莆田边防法治文化园主体标识,主体下方雕刻荷花与螃蟹,寓意“和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新法治“十六字方针”,体现了法治文化的实质要义。《法治边防赋》碑记由法学名家撰写,阐述了莆田港城崛起的腾飞态势,论述了妈祖故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法治文化园的建设背景,展望了“法治莆田”的美好愿景。体现广大官兵时代担当的“四为方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标准、以民生为第一责任、以法治为第一保障)立式石柱,是莆田边防对护航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辖区安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郑重承诺。
在营区南侧围墙内,是朱熹观法石及法治格言。“观法”二字取于朱熹的一篇书法作品:“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法石后面以影雕的形式,刻录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法治名言警句,阐述对法治的理解和解释。其右侧,是法治长河史长卷,采用石头底座、不锈钢轴卷的形式体现。共设置三幅长卷,前两幅内容为上古、战国、汉代、唐代、明代、清代、民国、革命根据地等各个时期的法制史话,以及新中国《宪法》史话、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史话十面展板;后一幅为边防部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把从上古时期到现代十个历史阶段的重大法制史实或事件,把公安边防部队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历史轴卷的形式娓娓道来。
爱莲亭:清风雅韵,不沾不染
边防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长卷
警钟:敬畏法律,警钟长鸣
宪法石:宪法置心,宪法至上
在营区的东侧围墙内,设计了法治典故玻璃钢浮雕,体现了两则法治小故事,一则是刘邦入咸阳的约法三章,另一则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群臣问答“畏法度者最快活”。在营区篮球场墙壁上,设计有“建设法治边防”玻璃钢浮雕,全面反映了莆田市边防支队执法规范化建设走前列、创一流的过程。在营区主楼绿化带前,依次设计有莆田边防普法标识、“12·4”宪法日石雕和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石雕。
掩盖在花园之中的新型警营
廉政主题观瞻区域位于营区左侧,掩映在一片花木之中。廉政文化园主体标识采取鼓的造型,寓意廉政建设“气可鼓而不可泄”,与不远处的“警钟长鸣”相呼应。廉吏圆雕选取了古今有名的两位人物:一生忠职体国、极谏尽诤的莆田籍宋朝名臣蔡襄;身患肝癌,坚持工作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爱莲亭”、廉洁圆盘以及“清风”假山等文化设计,有“洁身自好,步步清廉”寓意。在设置的警示小路上,通过剖析案情及违法违纪者的心灵忏悔,给广大党员干部以深刻的警醒,使之“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本报记者 林振华 特约记者 孙卫锋 通讯员 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