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市域社会治理“龙岩样本”

2022-08-09 10:49:52 来源: 福建法治报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红色治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9日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闽西龙岩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古田会议召开地、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这片沐浴着神圣光芒的红色圣地,镌刻着党和人民在漫长的求索和奋斗历程中,一串串闪耀着独特荣光的辉煌印记。

2020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龙岩市高位推动,全域推进,绘好市域之治“总蓝图”,构建试点工作“金字塔”,探索形成了以红色市域社会治理为核心的“龙岩样本”。

高擎红色旗帜 方能举旗定向

在这座平安“金字塔”的塔尖,熠熠生辉的是是党建引领。新时代,红色闽西高擎红色旗帜,做到举旗定向,向着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岩、法治龙岩的新征程大步迈进。

为此,在市域治理现代化探索的组织框架探索中,龙岩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市域社会治理专项工作组,组建指导组和工作专班,筑牢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组织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把手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市域之治探索龙岩实践经验。”2020年6月18日,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启动仪式上发出响亮号召。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打造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平安联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力+科技’风险防控、生态司法护航绿色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六大特色品牌。”2021年7月8日,龙岩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上,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高良寄语道,此举有利于融合院校和地方的优势,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市域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近年来,龙岩市在市委党校、古田干部学院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在7个县(市、区)分设17个现场教学点、88个创新示范点,开设市域社会治理大讲堂,评选“十佳创新案例”,作为良法善治的风向标。

研究基地成立以来,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累计轮训政法干警3000多人次,成为广大政法综治干部育心铸魂的“炼丹炉”;从市域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对象、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强社会治理决策咨询智库建设,推动10余项社会治理政策措施出台,成为智力支撑的“百宝箱”;深入开展案例研究、定量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推动20余项社会治理改革项目落地,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激发红色动能 建构砥柱中流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如今的永定区龙凤社区内立着不少这样的牌匾,各楼栋内张贴着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的公示牌,标记着联系方式、服务内容等信息,让居民就近就能找到组织。

在上杭县临江镇镇南社区居委会,一幅“社区大党委的组织架构图”挂在公开墙,勾勒出“镇党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等主要架构,再层层细分出数十个细小单元,居民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也一目了然。

这份幸福感,得益于社区深化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以“近邻”理念为内核,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激发红色动能,建构砥柱中流。龙岩市紧紧围绕“五治融合”的“塔身”打造市域治理大格局,把古田会议“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原则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实现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全覆盖。按照“方便自治管理”“区域相对独立”的原则,全市单独或联合成立小区党支部1220个,实现全市1521个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引领建设“红色幸福小区”。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三方联动小区治理模式,组建519个“红色业委会”、513个“红色物业”,有效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协商解决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4万余个。

同时,龙岩市大力弘扬“共和国法治摇篮”闽西红色法治文化,挖掘激活客家“和”文化蕴含的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的元素,把群众认同的道德观念上升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着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综治诚信信息系统”,健全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从2012年起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引领群众争做遵纪守法村民、争创平安家庭、共建平安村居。目前,龙岩市在“平安三级联创”活动中,投入3亿多元激励惠民,800余万人次乐享平安实惠。2021年12月龙岩市委政法委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2016~2020年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龙岩市建立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龙岩”等扁平化快速响应平台,实现“e治理”。截至目前,办理社会治理类诉求件9763件,群众满意率达98.3%。设置“群防群治”参与功能,累计发布任务5万多条,发放积分110余万,上线“社会心理服务”直通车,提供心理测评、热线门诊等点单服务,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居全省前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