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碰硬治“顽疾” 交出亮眼成绩单
三明市23处区域性火灾隐患全部摘牌销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日讯 商户集中、可燃物大量存放、人流物流共存,一直是形成区域性火灾隐患的重要原因。城镇规划缺失、行政审批缺位、隐患排查缺力、消防基础薄弱等普遍性问题,矛盾错综复杂,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症顽疾。2014年以来,三明市共挂牌23处区域性火灾隐患,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亿元整改资金,如今,23处区域性火灾隐患全部摘牌销案。
三明市副市长、 公安局长陈育煌率队赴永安督导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永安市各部门碰头协商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改事宜
压实责任 政府高位主抓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三明市委书记杜源生高度关注,先后3次专题听取、带队检查、现场督导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专题批示4次。市政府先后召开3次常务扩大会议,组织公安、住建、城管、安监、工商、商务等8部门联席督办,集中会商、强效推进。依托市安委会、消防工作联席会,成立由余红胜市长任组长的隐患整改工作专班,由陈育煌副市长具体负责隐患整改工作推进,实行分点包干,进一步捆绑整改责任,层层传递压力。
市政府将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以及政务督查内容定期督导范畴,并进行通报,实行跟踪问效,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市消防联席会议办公室每月通报各地整改进度,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也从专业层面加强对隐患整改工作的指导、服务,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科学制定整改方案。
合力攻关 综合施策治理
根据三明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三明市消防联席会采取“点对点”方式,向所涉及的11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结合实际全面梳理研判,说明原因、拿出方案,实行“一患一策”,并由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情况,全力开展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各地将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与环境改善、业态升级相结合,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为契机,对历史遗留、先天隐患突出的建筑群、棚户区实施整改。其中,泰宁县政府先后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更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文物建筑(群)集中区域(大源村、胜一村、胜二村)以及商贸市场集中区域(金湖市场)等电气线路、增设市政消火栓、扩建消防车通道;永安抗战旧址群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改,政府先后共投入经费1110万元,750万元用于消防给水管网改造,350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建设,10万元建立微型消防站;沙县“城中村”区域性火灾隐患,各级政府共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用于建立微型消防站、改造室外电力设施和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