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东湖镇天竹村平安创建纪实
平安畲村 和美家园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9日讯 天竹村位于连江县东湖镇北部山区,距县城10公里,风景秀丽,静谧祥和,是该县19个畲族行政村之一。多年前,偏居一隅的天竹村法治水平落后,治安状况堪忧。而如今,在连江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等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天竹村立足实际,致力“保平安、促发展”,平安“三率”指标多次达到100%,持续多年零犯罪、零诉讼、零上访,先后被评为市民主法治村和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技防+人防
打造24小时防控网
天竹村广场地处天竹村的中心位置,是大型文艺汇演等重要活动和日常村民、游客集聚的场所。2016年底,天竹村先行“雪亮工程”建设,在村主要路口、重点场所安装12个高清监控探头,村民可以通过安装在村广场的显示屏上投放的监控视频和手机APP视频软件随时查看村内治安动态情况,实现全体村民“齐看家、保平安”。
今年3月份,一名外地游客顺手牵羊拿走了“民俗”展馆中的一个小物件。正在广场上休息的村民从显示屏上发现这一情况后,立马通知并配合村巡逻队规劝游客退回物件。“村民们常主动到广场查看显示屏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也就有责任一齐来看护。”村民老雷说道。
在建设“雪亮工程”加强技防的同时,天竹村还锻造平安建设的人防力量。天竹村虽地处偏僻山区,但村口多条省道、国道交汇而过,便捷的交通条件给流窜作案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村里成立了一支义务巡逻队,巡逻队员除白天黑夜进行轮流巡逻外,还负责村部值班室的视频监控值守和帮助解决群众的临时救助。
去年7月,一名游客到村委向工作人员反映,称在村内遗失了钱包,包内有6000余元现金,自己多番寻找无果。工作人员当即指令正在巡逻的队员帮助查找,并通过监控查看游客的行动轨迹。没多久,巡逻队员在村里一张长椅下找到了游客遗失的钱包,包内分文不少。
“巡逻队成立后,到我们村里流窜作案的几乎没有,这些年来也为游客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村支部书记雷文平告诉记者。
说理+评理
调解工作有“三室”
老雷和老钟是多年邻居,不久前,这对老邻居却因为一条沟渠翻了脸。老钟认为老雷家新修的沟渠多占了自家的地,应该挪过去一点,老雷却不这么认为。几次沟通无果,双方便有了矛盾。
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将双方分别请到了村里的说理室,将矛盾原委向评理团一一道来。接着,评理团成员、70岁的老党员雷依对老雷和老钟双方的说法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为了顺利解决民间纠纷,天竹村在村委设立“三室”,即说理室、评理室、调解室。“村民发生矛盾后,把双方分别请到说理室,由评理团成员先‘背对背’做工作。”东湖镇党委副书记林拥华介绍,评理团成员由部分村两委干部、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有公信力的村民组成。
“大部分矛盾在评理阶段都能解决。”林拥华介绍,要是在评理环节无法解决,村法律顾问及人民调解员便“面对面”介入调解,直至双方息事宁人。天竹村还在村里的休闲长椅、景观长廊等场所设立了简易的“矛盾快调处”。村民间的小微矛盾,村干部、巡逻队员或平安志愿者发现时,可就近予以快调快处,相对复杂的矛盾则移交村委会的“三室”进行调解。
“天竹村的‘三室’模式,是有效化解农村村民矛盾的一种工作创新。”记者采访中,该镇党委书记曾祥德十分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