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福州市精细普法“十个一”项目的调查报告

2017-08-03 08:09:12 来源: 福建法治报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3日讯   如何让普法工作更加契合群众的需求,一直以来是摆在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福州市积极探索,主动创新作为,准确把脉群众需求,向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实现普法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以前更多的是普法者自己决定普法的内容和方式,有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法律需求。”福州市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唐新文坦言,这种传统普法方式收效甚微。如今,福州市司法局针对不同群体的学法习惯、根据用法需求制定不同的普法方式,创新推出了“一面宣传栏、一张报纸、一档节目、一部移动TV、一声警钟、一个微课堂、一部读本、一台广播、一位顾问、一支志愿者队伍”的精细普法“十个一”项目, 实现了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收效显著。

“私人律师”来到家门口

“我们社区律师就是一个小型的法律服务站。”从2015年开始,每周三上午,福建光榕律师事务所的黄薇律师都会来到鼓楼区河南社区的“律师工作室”值班,为社区居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

2016年6月的一天,家住鼓楼区河南社区的陈大爷来到律师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原来,陈大爷楼上邻居家的卫生间出现漏水情况,给他一家生活造成了困扰。经多次交涉,楼上的住户却一直不予解决,双方甚至因此发生了冲突。黄薇了解情况后,在安抚陈大爷情绪的同时,通过社区居委会主任约见了陈大爷楼上的住户。后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楼上住户当面向陈大爷道了歉,一场邻里纠纷在法律顾问的调解下成功化解。

如今,在鼓楼区的十个街道,不同社区,居民们都能看到法律顾问的身影。群众遇到矛盾纠纷不再恶语相向,而是相约“律师工作室”协商处理;社区干部碰到难题也不再头疼,因为有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

实际上,鼓楼区的“律师工作室”仅是福州市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的一个缩影。在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福清市、闽清县……类似的“律师工作室”正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断涌现,更多律师来到“家门口”,让法律服务“由进到驻”“更接地气”,实实在在方便群众。

多种载体实现普法全覆盖

“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大福清,欢迎收听由福清市司法局录制的‘福清法治好乡音’村村通广播栏目……”从4月中旬开始,福清市各个农村的有线广播站每天都会准时播放出这样的声音。

江镜镇村民老陈几乎每天都会准时收听村里广播的“法治好乡音”,他对记者竖起来大拇指说,“用我们福清话播的,听着亲切也听得懂,边做事边听广播边学法,很不错!”

如今,福清的百姓足不出户,只要竖起耳朵,都可以在广播声中找到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

福清市司法局法宣科负责人王小玲介绍,“法治好乡音”节目邀请福清百姓所熟悉和喜爱的本土艺人老卢、林静,演绎发生在群众身边真实的法治故事。其中“村村通之退彩礼纠纷”、“村村通之狗咬人纠纷”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亲切的乡音传递着法治精神,村民们在自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得到法治熏陶。

此外,在福州乘坐公交车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

针对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广大群体,福州市司法局利用全市3700部公交车搭载的移动TV平台,结合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动漫、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制作法治公益宣传内容,每天固定多时段循环播放,有效地利用了群众乘车出行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普法宣传。

目前,福州市司法局已经在全市的电视台、报纸、读本、微信公众号微课堂、交通电台、公交车的移动TV以及随处可见的宣传栏开通了普法功能板块。“每一种宣传载体都针对不同的人群,比如村村通广播针对的就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读本面向的就是学生群体,交通电台面对的就是车载群体……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精准普法。”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丁萍介绍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