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减肥产品制售内幕
或为“三无”胶囊,或以食品冒充保健品
吃糖喝茶就能减肥?这样难以置信的事情,在减肥产品销售者口中却极为平常。
“今天减肥,明天掉重”“不吃药不运动,一个月能瘦40斤”……一些减肥产品营销者对爱美人士作出这些承诺。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减肥市场,实则乱象丛生,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掉入“健康陷阱”。
1、“三无”减肥产品副作用大
通过朋友介绍,笔者近日联系到一名昵称为“张大官人”的减肥胶囊销售人员,她销售的是一种名为“壹号坊”的二代纯中药减肥胶囊。
据“张大官人”介绍,产品是胶囊形式,一个月能瘦十来斤。笔者问减肥的原理是什么,“张大官人”说不知道,“这是厂家的事情”。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最近赚到30多万元的截图。通过浏览其朋友圈,笔者注意到,其发给下线代理的减肥胶囊包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分瓶包装好的;一种是将大量胶囊用大号塑料袋装着发给代理,然后由代理自己分装成小瓶出售。在这些产品包装上,既无成分表,更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地点和生产日期。
这种从外包装上看不出任何信息的减肥胶囊,真的有人敢吃吗?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迷信”此类减肥产品的人不在少数。
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研读硕士学位的马琳,通过微信向笔者讲述了她的经历:“我有个同学就在卖所谓的英国独家减肥药。她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图说瘦了多少,看着让人很心动,我也想试试。于是我通过微商买了一瓶独家中药减肥胶囊,花了698元。这瓶减肥胶囊包装简陋,真的可以说是‘三无’产品。刚收到这瓶减肥胶囊时,我还不敢吃,但后来想花了这么多钱不能浪费,索性硬着头皮吃了。一个疗程28天,一天一颗,但我吃了4天就不敢再吃了,因为实在太可怕了。吃这种减肥胶囊头两天,我就感觉心慌,心跳快得吓人,极度口渴,然后失眠,一点胃口都没有。真的,我一天不吃饭都感觉不到饿,但精神特别好,整夜睡不着。我觉得,这种情况不管出现在谁身上都会瘦下来。吃了4天,我确实瘦了7斤,但完全是因为不吃任何食物再加上过度消耗精力。之后的一周,我还是没有胃口,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恢复,同时体重也反弹了。”
“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减肥胶囊,尤其是‘三无’产品。我那个卖所谓英国独家减肥药的同学,号称地区二级代理,她也一直在吃那个减肥药。我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但据她说吃减肥药会上瘾,因为一停掉就会反弹。”马琳说,“我同学当二级代理,卖1瓶药可以挣100多元人民币,她上面还有一级代理、总代理,可见这减肥产品利润有多高,也可以看出原料的低廉。”
2、宣称保健品但无生产资质
在热销的减肥产品中,除了“三无”减肥胶囊,还有一种看上去很正规的减肥糖果。在各大搜索引擎中,此类减肥产品的广告和宣传不计其数。
笔者通过微信联系到一名卖减肥糖果的销售者,其微信名为“路阳”。据“路阳”介绍,她只卖1个品牌的压片糖果和其他品牌的酵素梅,“主打糖果,梅子是捎带卖的,效果都很好。酵素梅是缓解便秘排毒养颜的,糖果是减肥瘦身的”。
此类减肥糖果的成分是什么?“路阳”回答,成分主要是金银花、菊花、山楂、绿茶、马齿苋,减肥原理是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以达到瘦身效果。压片糖果一个疗程90粒,其中有60粒排毒减脂的糖果,还有赠送的30粒平衡素。平衡素就是把身体调理成易瘦体质,早上吃一粒粉色的平衡素,晚上吃两粒绿色的压片糖果。
“路阳”说,光吃这个糖果和梅子,不用运动就可以减肥。如果笔者购买的话,她可以送一盒平衡素,搭配吃的效果好。服用平衡素,前期能把身体调理成易瘦体质,后期能够巩固身体。
笔者问:“平衡素的成分是什么?”“路阳”语焉不详地说:“这个平衡素是调理用的,跟糖果搭配吃。”
笔者接着问:“这些成分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减肥效果?”面对质疑,“路阳”说:“这都是浓缩加工的。”
见笔者不放心产品效果,“路阳”发来几名客户反馈效果的微信聊天截图,以及产品包装上的成分、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检验报告和保健品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明等证书,声称自家产品是保健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外包装盒上标出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还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或为“国食健字【年号】××××号”,或者是“卫食健字【年号】××××号”。其中“国”“卫”表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由卫计委批准。
笔者发现,“路阳”发来的产品包装上并没有保健品特有的“蓝帽子”标志,只有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审查合格证明。根据相关规定,这并不能作为已获得保健品批准的证明。
随后,笔者上网查询包装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代号发现,该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上批准的生产种类为糖果制品和饮料,并没有保健品。其产品执行的标准也是糖果生产标准。
除了减肥糖果,“喝茶就能减肥”的方式听上去也很美好,但现实如何?
在调查中,笔者联系到一名减肥花茶的卖家,其微信昵称为“啦啦”。据“啦啦”介绍,他们的产品主要是“玫瑰花茶搭配益生菌片”。对于减肥原理,“啦啦”说:“我们家花茶经过益生菌泡制,主要起到减肥作用的还是产品中的益生菌。任何减肥产品基本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是加快你瘦身的速度,而关键的还是需要你自己的毅力,减肥还是需要坚持消耗大于摄入。对于咱们家产品,我能保证的是在你饮食8分饱+些许运动的情况下,即早晚体重差不超过1.5斤,基本每日都会见到效果,2两至2斤不等,看个人吸收。”
“啦啦”发来的产品图片显示,这一套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玫瑰花茶,一种是“荷叶益生菌压片糖果”。“啦啦”同样声称这是保健品。笔者质疑产品包装上没有保健品的“蓝帽子”标志,“啦啦”随后改口称注册的是食品,但是功效类似于保健品。随后,她又发来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扫描件。笔者查询扫描件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发现该企业同样没有生产保健品的许可,只能生产糖果制品、茶叶制品和饮料。
“只要是食品,就不能宣传任何功效。如果说有减肥、养颜功效就要去申请保健品、药品,通过审批证明这些功效。相比食品生产许可,保健品认证的时间更长,门槛也更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介绍说。
3、各种减肥方法最终靠节食
笔者调查发现,在减肥市场上,除了内服的胶囊、糖果、花茶,还有形形色色的减肥方法,比如“悬磁减肥法”。
即将在北京一所高校上研究生的赵晓雪表示,去年暑假,她在美容院做过一个疗程的悬磁减肥,操作方法就是在肚子、腿和手臂上的一些穴位扎悬磁罐,“有点类似拔罐,说是能通过刺激穴位来减肥。重点是,美容师后来给我的配套食谱是让我吃半个月的黄瓜、鸡蛋。一日三餐,每顿饭都是一根黄瓜、一个鸡蛋、一杯脱脂牛奶,就这样吃了半个月,不瘦才怪。一个疗程下来,我确实瘦了8斤左右,但生理期全部紊乱了,而且出现周期不规律”。
大约半年后,赵晓雪发现体重反弹得很厉害,甚至比之前还要胖。没有吸取教训的赵晓雪又选择了另一种减肥疗法——针灸埋线。“调理师说经脉顺畅有利于减肥,扎过两次,一次10针,就是把一种能够被身体吸收的线或者说针打在穴位上,让它在身体里一直刺激穴位。第一次扎的时候很疼,不过第二天就好了,属于可以忍受的那种。第二次扎完特别疼,右腿都疼得没法走路,晚上睡觉稍稍一动就会疼醒。我不知道有没有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只知道一个月下来一点没瘦,扎针的地方还很疼。”赵晓雪说,在此之后,她决定远离一切减肥“偏方”。
不过,去年底,面临毕业求职压力的赵晓雪再次开始寻求瘦身良方。这次,她被所谓的“瘦瘦包”洗脑。根据销售者的介绍,此类“瘦瘦包”通过红外线加热腰带加热药包,神阙穴(肚脐处)吸收药效,疏通经络,平衡气血,打开穴位,调理内分泌,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不仅仅是单纯减少脂肪细胞,而是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肥胖体质。
正是“彻底改变肥胖体质”的说辞,让赵晓雪再次动心。
“买这个产品时,销售者说不用节食。后来,对方给我一份食谱,也就是少吃油炸等高热量食物。又过一段时间,销售让我就餐时注意干湿分离,比如不能一边喝着奶一边吃面包。再后来,又不让喝太多水。一段时间后,销售又对我说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让我吃酵素粉。结果就是一边敷包一边吃酵素粉,8天瘦了6斤,但我感觉腰很酸,浑身不适,感觉就是节食减肥。”赵晓雪表示,按照销售者的规定,她的早餐是一杯牛奶加一个煮鸡蛋,午餐可以吃半碗米饭和少量的菜,晚饭只能吃水果或青菜,还必须控制量,全天要少喝水,“如果你真的严格按照这个食谱来,不用什么包也能瘦下来。我试过,如果晚上稍微吃一点东西,体重就会上去。”
4、层层发展代理背后有套路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销售者除了推销产品,还会鼓动消费者成为代理。
一款减肥胶囊销售者“风中奔驰”在其介绍信息中写道:属于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商品,同时属于“小蓝帽”安全产品。全国招商……即便你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微商新人,也能够通过培训和指导,手把手教你成长为一个行业大咖。笔者根据“风中奔驰”留下的两个微信号分别添加对方,一个微信昵称为“莎莎”,另一个为“努力”。询问之后,笔者发现两个微信号都是一个人在运作,对方解释:“我的两个号,是一个人呀!”
根据“莎莎”介绍,他们属于专业的售后服务,全程指导。之后,“莎莎”向笔者介绍如何做代理,“我的很多代理都是减肥之后直接代理的,因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广告。主要我们产品本身确实是好,温和,安全有效,关键是不会反弹”。
根据“莎莎”介绍,代理费就是拿货的费用,“现在半门槛,拿5瓶只要1475元,就可以成了代理,相当于295元一瓶,有授权证书”。
笔者注意到,这种减肥胶囊的零售价是630元一瓶,莎莎回复称:“对,零售630元,减肥药利润特别大。产品好不好,不是我说了算,你试了觉得产品可以的话,你再去代理。”
在“莎莎”发给笔者的产品代理群截图中,分别为“××国际3群”和“××国际1群”,前者有500名群成员,后者有493名群成员。
曾经做微商销售过减肥产品的薛彦鹏表示,发展代理是推销减肥产品的关键。
“减肥产品招商的套路是,厂家通过一个载体宣传是纯植物的,也就是食品。这个载体最早是酵素,后来是梅子、饼干、果脯、西梅西柚果汁、纤梅饮、纤维素、青汁……其实就是具有清理肠道作用的一种食品的名字。”薛彦鹏说。
“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虚构出来的噱头,有的载体根本不含某种成分,成分都是瞎编的。最主要的是,厂家往往会用第一批货拉住第一批代理商。第一批代理商其实就是最早使用产品的消费者,此时厂家必须要靠效果拉人。所以厂家一般会在第一批货里放禁药,比如西布曲明等,消费者吃了肯定会瘦。假设第一批货有1000人体验,如果能留下700人,这700人就会坚信自己获得了‘食品级减肥神器’,就会拼命大肆宣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700人就会将这种‘食品级减肥神器’介绍给朋友、同学、家人。”薛彦鹏说,为了掩人耳目,商家在第二批货里会减少禁药剂量或者不放,所以很多第一批代理商收到顾客的反馈是“怎么没有效果”。
根据薛彦鹏的经验,对于第三批货,厂家会继续放禁药,挽回效果;第四批,不放禁药;第五批,放……然后,看市场情况控制放与不放禁药。薛彦鹏说,厂家这么做的目的是,“即便查出来了,说消费者买到的是‘假货’就行了”。
据薛彦鹏介绍:“减肥产品的成本多花在包装费上,产品本身的成本很低,估计也就十几元或二十几元,然后卖到380元、580元或者几个疗程1280元等。这些利润就可以让很多参与其中的人缄默不语。”
( 法日 赵丽 戴梦岚)
特殊食品新规征求意见:名称不应含“减肥”等词
近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名称规范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
意见稿提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商品名称不应包括涉及“降糖”“减肥”等预防、缓解、治疗疾病的词语,也不应包括“益智”“益生菌”“增强免疫力”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等功能性表述。
意见稿明确,“金装”“特效”“全效”等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词语,“名门贵族”等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以及使用谐音字或形似字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词语,也不应包括在内。
意见稿提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产品名称由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产品名称,且不得与已批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名称相同。
今年以来,食药监总局加强了对食品药品名称的规范。今年1月,食药监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中成药命名不应采用“宝”“灵”“精”“强力”“速效”等词语。今年4月,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保健食品应当明显标注特殊标志,产品名称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
(新华)
群音荟萃:减肥产品有风险 监管打击需发力
近年来,网购减肥产品引发的问题频频曝光。2013年,《重庆晨报》曾曝光一位女士在网上花万元购买了号称“一天减一斤,无效退款”的减肥药,结果收货后发现是“三无”产品。2014年,江苏盐城的一名女士从网上购买减肥药服用后肚子痛,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今年6月,《京华时报》报道了一名女子服用网购减肥药后出现幻觉,切菜时将自己的指头当萝卜切。上述3个案例中,有的减肥药完全是假药,有的则非法添加了严禁使用的药品。
网购药品在当下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还具有很大的潜在购买力。就市场需求而言,减肥药品获得了不少爱美女士的青睐。当下,网购渠道多样化,增加了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空间,也增加了使用这些减肥产品的安全风险。中国有句古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网下查、网上堵,严处重罚,重拳打击,是完全可以还市场一片净土的!
(长江 易楚钧)
网言网语:
@月某某1:新闻中的减肥胶囊、“三无”产品,大概就是我前几天吃的那种。还好我跟朋友发现得早,没吃了……头晕眼花冒冷汗,吃不下睡不着,太可怕了。
@就业方案定制:减肥产品可能有副作用。其实买的人心里也有数,可是变瘦的诱惑真是太大了。
@速达鹰志PM: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瘦到再完美也换不来。
@海棠子健:减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想一下子瘦多少,也不要看减肥产品搞的噱头。减肥的目的是在健康的状态下有一个好体型。我们要从保障身心健康出发!
@自然农业先行者:如果厂家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完全可以让客户用后满意付款。用前去医院检测,用后再去医院检测,如果产生争议,以医院的检查报告为准。即使遇到恶意欠款的消费者,厂家也完全可以通过诉讼追讨权益。
@A嗨熊:如果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要怎么减肥?
@广东广州网友:自己觉得自己不胖就好了啊,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在意而损害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