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成立一周年之际

2017-07-27 08:18:55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7日讯  平潭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更是全国唯一具有“综合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政策叠加优势的地方,对台沟通交流密切。2016年7月29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的成立,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服务保障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今,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挂牌已经一周年了,在这一年里,该院积极研判实验区发展法治需求,认真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创新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便民利民的立体式诉讼服务、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实际践行“司法为民”,也为福建省法院司法改革提供更多经验做法。

这一年来,平潭法院已结出累累硕果。该院先后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十佳法院、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记集体一等功,6名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管理创新让审判更高效

2017年2月6日,春节假期刚过,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新型审判行政管理模式正式启动,标志着福建省首个新型审判执行团队在平潭率先运行。

“审判团队组建是与司法责任制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改革举措,作为全省内设机构改革的试点法院,我们探索将审判团队组建与内设机构改革融合推进,以组建审判团队为抓手,压缩内设机构设置,减少审判管理层级,使审判管理不断趋向扁平化,确保审判质效最优化。”谈及改革思路,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院长丁仰豪这样介绍到。

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论证,平潭法院将原有的20个内设机构精简整合为10个团队,在审判业务机构设置上,打破原有庭室建制,以审判团队为管理单元,按照专业领域分别设置了刑事审判团队、少年家事审判团队、民事审判团队、行政生态审判团队、自贸涉台审判团队、法庭团队、执行团队共7个团队。遴选产生的包括院庭长在内的31名员额法官,全部按照专业特长编入各审判团队。行政综合部门仅设置综合办公室,综合承担了办公室、政治处、行装科等传统行政部门职责,实现了职能有机融合和机构的高度精简。

“审判团队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别对法官负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审判任务”。民事审判团队团队长刘东海介绍说:“团队设立后,团队长仅负责团队日常管理、审判质效评查、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等宏观管理工作,对未参加审理的个案不再审核签署,充分体现了‘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规律”。

同时,该院还设立法官大会,将部分与法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行政管理事务交由法官自行决策,如工作量分配、案件动态调剂及绩效奖金发放等事宜,创新法官参与法院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保障法官权益,实现法官职业尊荣。

2017年上半年,该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3615件,法官人均结案9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9.43%和41.56%,改革成效正逐步显现。

服务创新让诉讼更便捷

“现在方便多了,不用为起诉来回奔波了。”6月19日,居住在流水镇的林某来到离家不远的流水法庭起诉苏澳镇居民高某。流水法庭工作人员收到起诉材料后,立即扫描发送至苏澳法庭。

“法官多服务,群众少跑路。”为了减轻群众诉累,平潭法院对法庭团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属于流水、苏澳、敖东三个人民法庭管辖的案件,当事人可选择“家门口”的法庭办理立案,收件法庭立案后在两日内将卷宗材料移交给受诉法庭。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还可就近选择任一法庭提交证据材料。对于居住在离岛的群众,平潭法院还积极探索与东庠、屿头、大练、南海四个乡镇司法所建立协助网络。小岛的群众可在司法所办理预立案手续,司法所收件后进行初步形式审查,将诉讼材料扫描并移交给辖区法庭,辖区法庭审核立案后,司法所向当事人出具收件手续。

“现在开庭!”7月21日上午,平潭法院法庭团队在东庠岛开展巡回审判,30多名村民到场旁听。本案双方当事人均是东庠岛村民,近来因借贷一事闹得不可开交。 “通过开庭审理这起典型的民间借贷纠纷,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岛上,同时也为岛上村民普及了法律常识。” 法庭团队负责人翁才华说。

据悉,为了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院在上述四个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定期选择典型案件巡回审理。截至目前,已化解纠纷8件,受理群众诉讼材料20余份。

此外,为了满足社会对司法需求日益多元的要求,平潭法院打造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都办清”。该院除了在硬件上升级,用司法服务热度让群众感受着法律的温暖。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繁简分流,诉讼服务中心内还成立速裁合议庭,据悉,去年至今,全院简易程序适用率从44.62%上升为65.92%,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上升14.5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