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漳州110”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8日讯 “我孩子突发癫痫,现在堵车严重,请你们帮帮忙。”3月28日上午11时,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即漳州110)民警开车巡逻至钟法路安然桥路段时,一男子突然拦下巡逻警车求助。考虑到情况特殊,虽然离医院只有短短数百米距离,民警还是立即拉响警笛,为男子车辆开道。当车开到医院大门后,民警立即下车,一把拉开杨先生的车门,将孩子抱起直奔医院儿科。最后,小孩因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救助轻生女子、化解群众纠纷、追捕犯罪嫌疑人……“漳州110”的民警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在漳州百姓中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佳话,这是群众对“漳州110”的认可和赞许。正因如此,近年来,“漳州110”先后获得“福建省五四青年团支部”、全国政法系统“十佳百优”基层单位、漳州市“110社会联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三届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被国务院授予“人民的110”荣誉称号等等荣誉则是上级对“漳州110”的肯定。
然而,“漳州110”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依旧坚持改革强警,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2016年7月1日,“漳州110”勤务改革正式启动,漳州市公安局将以此次改革为新起点,忠实履行“人民的保护神”的使命。
“这次改革让‘漳州110’的警力部署更加精细、指挥调度更加智能、信息支撑更加有力、警务装备更加精良。”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谈起勤务改革的变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通过强化指挥控制,该大队实现实时可控。“漳州110”引进信息化数字装备,健全完善指挥通信链、治安态势全息沙盘、警务实战平台等基础设施,巡逻车上安装接处警一体化车载终端,巡逻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数字对讲机,实现与警务实战平台实时对接。民警可及时反馈情报信息,准确接收指令命令;指挥中心通过平台,可实时定位每部巡逻警车和警员位置,动态掌握警力分布并快速精确调度,实时监控处警现场。
同时,“漳州110”还建立网格化巡逻防控、武装联勤机制,将控面、巡线、驻点相结合,采取“八班六运转”勤务模式,全天24小时始终保持16个梯队、40名警力在路街面巡逻执勤,遇突发紧急情况梯队之间相互支援。此外,还建立健全“公安110”对接“民生110”机制,完善“线下联动、线上互动、公安主动、百姓助动”联动服务,推动警务与非警务警情分离处置。陆续梳理了6类34项民生服务类警情流转至12319“数字城管”系统受理处置,联动单位从最初的7个部门12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27个部门39个单位,实现“非紧急民生类报警”由城管指挥中心集中指挥处置,打破以往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
“机制不断推陈出新,队伍初心始终不变。”黄海强说起“漳州110”这支队伍时,特别强调了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我们推出的所有保持队伍纯洁和活力的机制、举措,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他一语道出这支队伍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及时回应百姓求助,热心解决群众困难的根源。对此,黄海强还介绍了一起110民警化解群众矛盾的事例,让记者直观感受这支队队伍的魅力。
3月3日晚19时许,郑某发现其家门口堆了一堆垃圾,怀疑是之前与其发生矛盾的邻居张某干的。于是,他拉来一堆沙土堆放在张某家门口。张某知晓此事后,找郑某理论,双方因此发生激烈口角并欲动手。民警接报后迅速赶到现场,然而双方情绪激动,即使民警劝阻,双方仍不依不饶。随后,经过民警的耐心劝解。双方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但是仍然不承认在对方门口对方垃圾、沙土的行为,也不愿意主动清理。“没事,我来清理。”见此,民警拿起扫把、畚斗,将双方家门口的垃圾、沙土清理干净,而郑某和张某看到民警的举动,顿时羞愧难当,当即主动认错。
用特殊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暖心的行为消弭尴尬,“漳州110”民警用自己的方式为群众服务着,也深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自组建以来,群众满意率都达到100%,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5月19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漳州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漳州110)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对于“漳州110”全体民警而言,这是肯定,也是鞭策,因为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洪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