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有爱 守护生命尊严

2016-12-01 08:31:21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走进建新医院艾滋病病区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宪法赋予的生命权体现着人类的尊严和基本价值。在福建省建新医院,有一个叫“艾滋病重刑犯”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经历一次次唤醒我们——所有的生命都不该被放弃。在“12.1世界艾滋病日”和“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多次深入建新医院艾滋病病区,“零距离”采访病犯、家属、医生、干警,推出系列报道《走进建新医院艾滋病病区》,表达对医者的敬意、对法律的敬重、对生命的敬畏!

1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日讯  40岁的黄凡平素一身警服。走在街上,你可能只会认为他是一名警察。是的,他是。但在工作岗位上,他的警服外面还要套一件白衣,去践行他另一个重要的身份——传染科医生。

一次聚会,朋友把他介绍给第一次见面的人,对方热情地伸出手来,当听到“常年负责艾滋病临床治疗工作”时,那只热情洋溢的手僵在了半空,硬生生地缩了回去。

“后来呢?”

“还是伸过来了。”黄凡尴尬地笑笑,他说他理解对方的犹豫,更感谢最后伸过来的友善。

1995年迈入福建医科大学时,黄凡和大部分医学生一样,在神圣的医学殿堂里,以希波克拉底之名宣誓。

“……无论到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遵守誓约,矢忠不渝。”

初入象牙塔的黄凡不曾想到,他日后漫长而繁重的每一天工作中所要面对的病患,若不靠着当初誓言里坚定的哲思,或许难以为继。

毕竟,热血青年不会憧憬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多年的艾滋病病区医生,服务对象是重刑犯,且大多有艾滋病合并梅毒、丙肝、结核等多种传染病。

青年黄凡更不会想到,这一重担,是自己甘心情愿,主动请缨的选择。

命运的转弯就是这样开始。4年后,黄凡经公务员考试被福建省建新医院录用。在这家福建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也是全省政法系统唯一担负监管和医疗双重任务的非营利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里,黄凡遇见了一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前辈——建新医院传染科原主任鄢秀。

这位坚守希波克拉底宣誓“对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的医者,既是黄凡的职场入门导师,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与刚正忠直的老主任相处的时光,是黄凡今日提及仍倍感珍视的一段缘分。字里行间,他像宣言中所述“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

“因为,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她把我当儿子看。”

2005年是鄢秀即将退休的前一年。那时恰逢建新医院成立传染科,医院送黄凡去进修,临行前老主任语重心长地交代他回来后要挑起传染科艾感专区的临床重任。

艾感专区,即传染科里的艾滋病病区,每天的工作是与患有艾滋病的服刑人员“零距离”接触。而建新医院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综合性监狱医院,专门为全省监狱罪犯和公安、司法强制隔离戒毒系统的在押人员开展疑难病症诊治的医院,所接触的艾滋病犯往往是其他监狱难以应付的重病犯、重刑犯。

“这种情况,我不干谁干?于是我去找了院长。”从此,黄凡独立承担起HIV/AIDS组、肝病组的诊疗工作,一干就是11年。

2

虽然社会在努力克服“谈艾色变”,但作为威胁人类的头号疾病之一,艾滋病带来的影响仍让人心惊胆战。建新医院里的艾滋病犯都极度敏感脆弱,并且大部分有重病需要手术。手术中,医护人员不管戴几层的手套,削铁如泥的手术刀都能轻松划破,这也是艾感专区的医生护士们面临的最大风险——职业暴露。

然而,在黄凡和同事们的眼里,这些病犯虽然身患绝症,又身负重刑,但他们依然享有延续生命的权利。为了取得病犯信任,让其配合治疗,建新医院的医务人员经常不戴手套。

从事这样一种高危特种行业,需要过人的勇气,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出身医生世家的黄凡是幸运的,外婆、父亲和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客观,来自家庭的压力较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