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法官去执行
2016-09-20 09:45:46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0日讯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9月的三明,昼夜温差变大,令人置身于冰火两重天中。
9月8日8时整,记者来到三明市三元区法院。“今天我们要开展执行专项行动,对一批顽固老赖进行集中拘留。”执行局负责人罗新荣手里提着公文包,一边迈着大步走向警车,一边飞快地向记者介绍:“我们执行局设在莘口法庭,同事们都在那边,得先过去会合!”
10多分钟后,到达莘口法庭。在执行指挥中心,几名法官和法警正在调试执行指挥系统。据了解,通过三级联网系统,三明市法院的总集控中心可以对所有信息进行监控。三元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则依托可视化视频和监控管理平台,实时与执行法官们联系,对执行现场全程遥控。

法官们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寻找被执行人陈某熙。
“行动!”8时45分,由三元区法院院长杨少勇、执行局负责人罗新荣等人坐镇,16名执行法官兵分两路,向老赖们发出最后的进攻!
沿着205国道,警车在路上飞快行驶着,带着凉意的秋风从窗口涌进。“我们先去吉口的一家竹制品加工厂。”坐在副驾驶座上法官小陈,看了看手表,转过身对车后排的同事说道。
原来,被执行人陈某奎是某工厂员工。几年前他向某银行抵押贷款,但到期后,始终没有归还。银行在催讨无果后将陈某奎告上法院。但陈某奎依旧不还款,银行只能申请强制执行。
9时15分许,法官们到达目的地迅速分成三组:一组启动无人机飞行,从高空俯拍,守住厂区各要道;一组进入办公室,寻找工厂负责人;另一组则径直走进了车间。
约500平方米的车间内,工人们戴着帽子口罩,熟练地将竹板往机器上送。伴随着“轰轰轰”机器声,空气中飘起阵阵粉尘。“您好,我们是三元法院的,您知道陈某奎在哪吗?”老赵顾不得漫天粉尘,凑到一位工人身边,大声问道。
嘈杂的机器声很快淹没了老赵的声音。见对方没有回应,老赵不甘心,又问了几位埋头干活的工人。“工人们互相认识,不愿意说出陈某奎的下落。”老赵一脸无奈。
而此时,另一组同事有了发现:“工厂负责人正在食堂用餐,他知道陈某奎的下落!”找到负责人后,在他的带领下,法官们穿过加工车间,拐进一条小道,沿着铁制楼梯往上爬,最终在偏僻的燃料车间,找到了陈某奎并将其带回法院。
9时40分,法官小陈脸上已溢出汗水,制服上也带着点点汗迹。“接下来要去龙泉村,离这里大概40多公里,而且还要爬山。”再次出发时,小陈先给同事们打了“预防针”。
车在路上奔驰,法官们一边讨论接下来的行动方案,一边和另一组队员沟通“战果”。得知另一组同事一无所获后,老赵显得很平静:“执行靠运气,有时候会找到人,更经常的是会扑空,但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我们在每一次行动之前,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龙泉村座落在海拔约700多米的一座山上,只有一条蜿蜒的石子路进出。石子路的两旁,一边是葱郁的竹林,一边是不见底的峡谷,车子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着。
在弯曲的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一片竹林出现在路的尽头时,法官们这才下了车。“被执行人陈某熙,就住在这片竹林里!”顺着老赵的手指望去,隐约可见一片屋檐。
为了尽快找到陈某熙,法官们只能沿泥土铺成的道路下坡,他们用手抓住两边的竹子,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一步一步往下走。为防踩空,每行一步,他们都要先拿脚尖轻点一下,确定路面硬实,才敢继续前行。
10多分钟后,法官们来到竹林深处的陈某熙家中。陈某熙正在农舍里休息,一群小鸡围着他,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对话询问情况、出示拘留决定书、法警押送……不一会儿,陈某熙就被法官们带回车上。
“抓一个老赖需要跑好几趟,比这更远的地方我们都去过。”12时,归途中,老赵告诉记者,前天同事去了广州,昨天有人去了厦门,干执行的基本每天都在外面跑。记者了解到,当天的专项执行活动,该院共控制被执行人13名,其中8人达成和解协议,5人被司法拘留。
(本报见习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廖明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