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边防大队倾力打造海岛安全屏障
抢险救援急先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7日讯 他们,蹈海踏浪、劈波前行,始终在抢险救援、维护稳定的海防第一线;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141多公里的海岸线上谱出一曲曲属于警民的鱼水欢歌,构筑起一道海岛的安全屏障;他们,成功救助遇险渔船民142人, 遇险船只33艘,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他们,就是时刻秉承新时期守岛边防精神的东山边防大队。
边防官兵进行救援演练
抢险救援的先锋队
在东山,边防官兵就是抢险救援的先锋。这都得益于东山边防大队组建的由医疗、潜水员、焊接员等组成的救助预备队,并邀请地方专业人士开展快艇驾驶员、海上急救等培训,提高了救助人员应付复杂险峻救助局面的能力。每次接到警情,官兵们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根据情况采取相应预案,大到救援方法,小到救援工具,一套完整的预案不仅省时更让官兵们在救援时有的放矢,形成制度规范。
2015年12月17日上午9时许,一艘停靠在东山港砂矿码头的渔船,因停靠锚地不平,导致落潮的时候渔船倾斜。后因涨潮海水大量涌入机舱,船体急速下沉,在船上留守的渔民顿时乱了阵脚。面对这危急情况,船长老许第一时间求助东山边防大队。
接警后,该大队立即启动船舶海上失事救助预案,用小船将船上人员接上岸,并联系一艘100多吨的救助船,先将船体稳固,防止下沉。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抢救,成功将险情排除,将渔船固定住。为尽快排除船上积水,该大队官兵借来4台大功率抽水机,经过8个多小时的作业将舱内积水全部排出。由于打捞救援及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科技支撑的防控网
有了过硬的救援本领,还需可靠的装备。为此,该大队先后在城关、陈城边防派出所辖区海域建设多功能、全天候海防视频监控系统,打造立体防控网络。
“我们依靠着防控网,做到了对海上险情的早发现、早处置。”东山边防大队政委樊武军告诉记者,除了立体防控网络,该大队还加强船舶自动识别(AIS)系统的应用,通过该系统可有效监控到辖区往来的船舶,为海上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科技支撑的救援总能在关键时候显效。不久前,该大队就接到群众求助,称因雾气大、能见度低,他们的渔船出海作业时,在东山海域与一货船相撞。得知情况后,该大队官兵迅速赶往事发海域,由于雾气浓重,能见度低,导致搜救困难。该大队官兵随即运用海防监控系统和AIS系统分析研判,经过2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在离东山港20海里左右的海域发现两艘相撞的渔船。
到达现场搜救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两艘船动力系统没问题,只是船上导航系统已不能使用,失去了方向。于是搜救人员用喊话器及导航灯将两艘船引航岸边港内,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航行,两艘船安全靠岸,船上人员也全部安全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