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法院官桥法庭借助AI智慧巧解劳务纠纷“罗生门”

2025-03-20 10:20:56 来源: 福建法治报

一次看似轻微的擦伤,因雇员自身疾病和延误治疗演变为截肢悲剧;一场历时数月的诉讼,因雇主与雇员对过错责任的激烈分歧陷入僵局。近日,南安法院通过现场还原、模拟推演,历经三次调解,圆满化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为此类纠纷中“过错责任”的认定提供了生动样本。

2024年1月2日,老吴在雇主许老板的车间为铁架喷漆时,被突然掉落的铁架擦伤脚部。当时伤口不大,老吴没处理继续工作。然而,因他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免疫力较差,伤口逐渐感染溃烂。等他月底去医院时已无法挽救,最终三个脚趾被截肢。

2024年9月,老吴将许老板诉至南安法院官桥法庭,要求承担赔偿责任。“他自己没按规定穿带钢板的劳保鞋,而且事故发生时同场工人都没看见他受伤。”许老板反驳,同时强调老吴自身疾病及延误治疗才是截肢主因。

为了理清老吴自身疾病及延误治疗对伤情现状的关联度,许老板申请了司法鉴定。2025年1月,鉴定所出具鉴定结果建议关联度按30%计算。

鉴定结果出来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但第一次调解时,许老板只愿给几千元作为人道赔偿,而老吴强调确实是工作受伤,不同意人道主义帮助,双方不欢而散。

为还原真相,法官带着双方重返事发现场。通过模拟铁架坠落轨迹,询问4个目击工人,逐步还原了事件经过。但第二次调解时,许老板将补偿提至2万元仍遭拒,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如何破解这场“罗生门”?

庭审后,承办法官仔细研究案件,发现关键问题在于铁架重量、坠落角度与伤者位置的关系。对此,法官想到了或许可以借助AI的智慧破解。

随后,法官运用DeepSeek测算相关数据,并绘制模拟图,对老吴系作业时受伤的可能性进行辅助判断。在此基础上,法官提出责任划分:雇主安全管理缺失是主责,老吴未规范穿戴防护装备亦存在过错。

在明晰责任后,承办法官决定组织第三次调解。3月18日,法官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别从法律风险与经济成本角度剖析:对雇主许老板强调民法典规定的过错责任,对雇员老吴说明未按规定穿戴防护劳保鞋、自身疾病加上延误治疗对损害后果的放大作用。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付清。这起历时数月的纠纷,最终以调解方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黄景山 杨聪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