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法院创新执破融合机制助力企业重生
从“破产清算”到“破茧新生”
——莆田城厢法院创新执破融合机制助力企业重生
近日,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深化“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机制”(以下简称“执破融合”机制),成功帮助福建省网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重生,为民营企业家纾困解难提供司法范本。
福建省网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市场波动及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股东李某某与黄某某共同背负巨额债务。执行阶段,法院发现企业虽资不抵债,但具备重整价值:公司业务基础良好,股东李某某有强烈偿债意愿且愿意注资挽救企业。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公司重整不能免除自然人股东的担保责任、出资责任等法律责任,这使得传统重整程序难以平衡企业重生与股东权益保护。若不解决股东债务豁免问题,诚实但不幸的企业家将失去二次创业机会,更可能引发“躺平”心态,削弱市场活力。
城厢法院迅速启动“执破融合”机制,由执行法官与破产审判法官联合组成合议庭,统筹推进企业破产与股东债务清理程序,实现“程序衔接、效率提升、矛盾化解”三重目标。
在重整方案中,法院指导管理人制定专项方案,将自然人股东责任免除条款写入重整计划:股东李某某以“重整投资人”身份注入资金,集中化解企业及个人债务,债权人同意按照重整计划受偿后在执行程序中免除股东的剩余债务,不再追究股东的担保责任、出资责任等法律责任;通过股权调整吸引新资金注入,保障企业持续经营。
最终,重整计划获全体债权人表决通过,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根据约定,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股东李某某剩余债务将被依法豁免,既为企业“止血”,也为诚信创业者“松绑”。
本案是莆田法院首次通过“执破融合”机制一揽子解决企业债务与股东连带责任问题的实践案例,其意义远超个案。城厢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执破融合’机制应用,推动更多‘僵企业’向‘活资源’转化。同时,计划建立‘民营企业纾困绿色通道’,提供‘预重整辅导’‘信用修复’等配套服务,形成‘司法+市场’的全链条保护网,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司法动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厢法院以创新实践诠释了这一理念,不仅让危困企业破茧新生,更以司法温度点燃企业家再出发的勇气与信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法治力量。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讯员 刘明 吴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