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公安局音西派出所案审三队的“硬核”担当
守护平安的融警尖兵
——福清市公安局音西派出所案审三队的“硬核”担当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嗡鸣声此起彼伏。民警围坐在3米长的案卷台前,对一起刚破获的POS机涉诈案件进行证据梳理。
这是福清市公安局音西派出所案审三队的工作常态。
地处福清城市中央区的音西街道,系福清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案审三队作为中心城区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利刃”,办案民警用攻坚破案诠释着对平安的执着追求。
在电诈案件高发态势下,这支队伍建立起“预警——劝阻——止付”快速反应机制。日前,反诈平台突然弹出一条高危预警:辖区居民刘女士正与诈骗分子通话。案审队值班民警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在刘女士拒接电话的情况下,通过社区网格员定位其所在小区,最终在其即将转账的紧要关头成功拦截。数据显示,该队年均处置电诈预警信息1200余条,为群众止损超500万元。
与时间赛跑是这支队伍的日常。2023年12月,某银行提交的异常交易数据揭开一场守护群众“钱袋子”行动的序幕。面对涉案账户中复杂的资金流水,办案民警连续72小时对2000余条交易记录展开溯源分析,逐步锁定以黄某俊为首的7人犯罪团伙。在冻结账户、固定电子证据后,侦查员辗转三省实施抓捕,最终追回群众被骗资金130万余元。
多年来,这支队伍以“匠心”对待每起案件,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我们每付出一份努力,都能让群众少一份损失。”案审三队副队长俞宏清坦言,每当看到受害人感动的笑脸,听到群众的声声致谢,团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案件质量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在近期办理的一起借贷纠纷投诉中,民警发现借款人林某涉及多起民事诉讼。通过调取银行流水、走访关联人员,办案组历时两周收集到关键证据,将普通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侦办。当嫌疑人到案后拒不认罪时,完备的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形成完整证据链,最终让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近两年,该队办理的200余起刑事案件均实现“零瑕疵”移送起诉。
夜幕下的案审室里,年轻民警在老民警指导下整理案卷。“这份笔录要补充嫌疑人的作案动机”“现场勘验照片需要标注方位坐标”……这样的“传帮带”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派出所大院,值班民警又接到新的警情指令。警车驶出大门时,派出所荣誉墙上新增的集体二等功奖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既是群众对平安的认可,更是基层民警用无数个不眠之夜书写的忠诚答卷。
(本报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林维锴 郑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