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消防打造新时代“雷锋式”志愿服务样板

2025-03-18 11:37:19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多维联动——

打造新时代“雷锋式”志愿服务样板

三月的闽北大地,春风裹挟着雷锋精神拂过南平。

伴随全国“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的号召,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以1400余抹“火焰蓝”志愿者为笔触,在城乡画卷上绘就动人篇章。从非遗木偶戏里的消防口诀,到社区老人家中重新布局的电路;从消防站里此起彼伏的金属破拆声,到广场上飘动的彩色志愿马甲——这支队伍用“理论+实践”“定点+流动”“线下+线上”的立体化模式,搭建起精神、服务、安全、文化“四维传承”体系。

精神传承——

铮铮誓言砺初心

3月1日清晨,延平区文化广场的梧桐树刚抽出嫩芽,广场中央的消防宣传展台已被晨练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南平市多部门联合在此启动“学雷锋”文明实践月仪式,创新采用双会场四场次联动,让理论宣讲与技能实训如春风化雨。

“以前总觉得消防知识枯燥,今天才发现灭火器使用像跳舞要有节奏感。”市民李大姐在消防员志愿者的指导下,首次完成“提拔握压”四步灭火法。

现场“精准宣教三部曲”打破传统说教模式:VR火场逃生设备让群众身临其境体验浓烟环境,消防宣传车搭载宣传模块现场演示安全逃生技能,特制的“消防知识掌中宝”折页更以漫画形式将119报警要诀编成顺口溜。据统计,当日发放的1500份安全手册中,这种“口袋宝典”领取率高达92%。

在建瓯市,“红色党员先锋队”正将消防法规编成方言快板。“电线不能当晾衣绳,通道莫堆杂物筐……”78岁的张大爷跟着节奏打拍子,悄悄把阳台上缠绕电线的衣架收了起来。

这种将专业术语“翻译”成群众语言的智慧,让安全宣教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的质变。截至3月5日,这场持续月余的文明实践已惠及2200余人次,让新时代雷锋精神在红色热土上绽放新光彩。

服务传承——

彩色马甲织密网

在建阳区,一场特殊的“公益集市”正如火如荼。

橙色救援队指导志愿者进行水带铺设比赛,蓝色服务队为独居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红色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排查“飞线充电”。这抹流动的“志愿彩虹”,成为南平城乡最温暖的春色。

“多亏了这些穿蓝衣服的后生仔!”住在老城区的王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她家30年老宅经“三查三改”诊疗:蜘蛛网般的电线换成PVC套管,堆满废品的消防通道变得宽敞明亮,崭新的灭火器摆在厨房触手可及处。

这支由消防员、电工、社工组成的“居家诊疗队”,已为106户特殊家庭完成安全改造。

在浦城县,“平安守护队”创新推出“居家安全体检套餐”:用热成像仪检测电路异常,用烟雾发生器测试逃生路线,甚至模拟老人轮椅通过消防通道。这种“把实验室搬进百姓家”的服务模式,让隐患整改率从往年的64%跃升至89%。

正如河滨街道李主任所说:“他们不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治愈城市的安全顽疾。”

安全传承——

实景课堂育火种

3月4日的松溪县伍心康养中心,木偶戏《将进酒,消防5+3必查》引得满堂喝彩。在省级非遗“大腔金线傀儡”的悠长唱腔中,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的安全常识随提线木偶翩跹起舞。72岁的戏迷陈大爷边学唱腔边记录:“关电源、关火源、关气源。这调子比药方还好记!”

这种文化浸润的智慧同样闪耀在消防站开放日。在光泽县消防大队里,液压扩张器与汽车玻璃的碰撞声引发阵阵惊叹。“原来不是所有火都能用水灭!”校园先锋队志愿者小林在体验油锅灭火后恍然大悟。

在建阳万达的“消防体验屋”,市民通过VR设备穿越到高层火灾现场,电子屏实时显示逃生路径评分,让安全教育变成闯关游戏。

据统计,全市23场开放日活动培训志愿者骨干380人,发放资料750余份。更令人欣喜的是,参加过活动的群众中,有43%自发成为社区、校园安全宣传员。

正如消防员郑振盛所说:“我们播撒的是安全的火种,收获的是千万个民间消防员。”

下一步,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深化“雷锋式”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年内将联合相关部门打造特色服务项目、培育消防志愿讲师,让“火焰蓝”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流动风景线。

(本报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李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