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要回来了
2025-03-17 10:55:17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本人讨要快三年的工资总算有了着落。再一次感谢我们的审判员、书记员为百姓排忧解难,本人无以言表,特写此信予以感谢。”3月4日,南安法院水头法庭收到一封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当事人对法庭工作人员真挚的感激之情。
这封信来自劳动者陈某。2022年3月至5月期间,陈某受雇于吴某担任土方环保车司机,说好的劳务费用及补贴、修车费共1.2万余元。经陈某多次讨要,吴某通过微信还了2000余元,但剩下的1万余元任陈某怎么催讨,吴某均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诿。
今年年初,在多次讨要无果后,陈某向水头法庭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法庭干警秉持“调解优先”原则,仔细研究了案件卷宗,梳理了双方的争议焦点和证据材料。之后,法庭干警多次联系吴某。经历数次无人接听后皆未放弃,终于与吴某取得联系。吴某表示,自己目前确实资金周转困难,实在无力一次性支付全部款项,并非有意拖欠。
面对这一情况,法庭干警一方面安抚陈某的情绪,告知法院一定会尽力为他争取权益;另一方面,积极与吴某沟通解决方案。不仅为吴某分析了拖欠劳务款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同时也考虑到其自身的实际困难,提出了分期支付的调解方案。
在法庭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吴某同意分五期支付陈某的劳务款,并且第一期款项在协议签订的当日支付,剩余款项按照约定时间陆续支付,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3月4日,当签好调解协议后,吴某当即通过微信向陈某转账第一期劳务款。“这钱我催讨了近三年,他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拖,没想到你们这么有耐心,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太感谢了!”收到第一笔钱的陈某激动地说道。回家后,陈某又亲笔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手写感谢信,以此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朱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