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法院琅岐法庭传承弘扬“枫桥经验”

2025-02-17 09:52:55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海岛法庭“嘉”话频传

——福州马尾法院琅岐法庭传承弘扬“枫桥经验”

“在琅岐,有纠纷找琅岐法庭,已经是海岛村民的一种共识。”谈及琅岐法庭,省人大代表、琅岐镇金砂管理区党委书记陈善明言辞恳切,“作为一名琅岐村民,我要为琅岐法庭点赞!”

马尾琅岐岛,古称嘉登,位于闽江入海口,是我省的第四大岛,亦是福州市的果蔬生产供给基地。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琅岐人民法庭正位于这颗闽江口璀璨的明珠之上。

琅岐法庭于1995年11月随琅岐镇划归马尾区管辖,辖区面积9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8万人。近年来,琅岐法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紧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枫桥式”村居建设、服务农民群众等方面的“桥头堡”作用,通过不断创新举措、挥洒汗水,写就传承弘扬“枫桥经验”的段段佳话。

无讼是求

形成多元解纷的调处模式

2月的琅岐岛,经历几波寒潮后,即将迎来一段时间的降雨,村民老江望向不远处的那块地,已经做好了春播的各项准备。而一年多前,老江和村民们还因为这块地,第一次进了法庭。

2023年11月,因对这块农用地的复垦存在意见分歧,几番沟通无法调和之下,老江所在的琅岐某村村民与土地承包方闹到了琅岐法庭。

法官携卷下乡,经实地勘察和多方了解,得知双方的纠纷并非一朝一夕,如若简单地让案件按诉讼流程走,良田还将继续闲置。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琅岐法庭以“人大代表调解驿站暨乡村诉服港”为平台,邀请辖区人大代表与法院执行局、村民代表、镇综治中心等联动调解。

“您是村里出来的人大代表,德高望重,说话也有分量,能不能出面做一下村民的思想工作,土地早一点复垦,村民的收益才能早一天兑现。”

“吴法官放心,村民的工作我来做,保证误不了收地的事。”区人大大表、法院特邀调解员吴尔义说道。

经过人大代表等多方居中协商解决方案,成功让矛盾双方达成和解,圆满让一块农业土地“旧土”换“新泥”。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琅岐法庭搭建多元解纷平台靠前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琅岐法庭依托“人大代表调解驿站暨乡村诉服港”,引入分布在琅岐各村、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已通过人大代表调解案件100余起。

除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外,琅岐人民法庭还聘请了由1名本地退休干部、5名村两委干部等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与本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华侨、乡贤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社情民意、公信力高、协调力强的优势,以琅岐人民法庭为纽带,以法律为准绳,串联起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靠前解纷

打造无讼乡村的止纷模式

“要提交起诉书?可是我们都不会写啊,我们只是看到法庭的牌子就进来问问能不能帮忙解决问题。”2024年5月,琅岐法庭来了十几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想要通过法庭讨回自己的欠薪,得知还需准备相关材料,十几名工人都一筹莫展。

面对什么起诉材料都没有准备的十几名外来务工人员,琅岐法庭主动服务、靠前解纷,联动镇综治中心及欠薪企业所在地的村居调解员,通过提前介入、释法明理,欠薪企业承诺在5天内付清所有工资款,最终这起潜在的群体欠薪案件在诉前得以圆满化解。

“谢谢法官,没想到这么快我们的工资就要回来了!”在拿到工资后,十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兴奋不已,言语间满是对法官的感激之情。

2021年,琅岐法庭设立“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法官工作室”,通过四方联调机制构建的人民法院定分止争前哨作用效果显著。在“前端”通过村居调解员及时掌握村居矛盾纠纷线索,在“中端”引导当事人选择最适宜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在“后端”加强对村居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法、理、情兼具的化解方案,助力无讼乡村建设。

同时,琅岐法庭坚持以常态化普法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定期开展“茶话会”“模拟法庭”等入村、入校普法宣传活动,发布《马尾法院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主动培养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助推乡村法治文明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