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里的“行道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22日讯 1月21日,晨曦微露,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福州机场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谢星已穿戴好执勤装备,驱车奔赴福州市长乐港区执勤点,投入到一天的紧张工作中去。
福州长乐,枕江面海。作为福州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的前沿,长乐江、海港的船舶往来于世界各大港口。谢星所在的执勤一队常年驻守在此,担负着2大港区6个开放码头、1个台轮停泊点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
上午8时30分,墨蓝的海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此刻,福州机场边检站4名民警已集合完毕,正准备联合海事部门开展冬季海上治安巡查行动。
谢星顶着寒风快速走向巡逻船艇,海风裹挟着浓重的咸腥味扑面而来,他紧了紧衣领,跨上甲板,大声向战友说道:“检查装备,准备出发。”
随着引擎轰鸣声响起,巡逻船艇如离弦之箭驶向大海。起伏间,海浪不断拍打着船艇,溅起层层水花,冰冷的水珠时不时溅到大家脸上,带来阵阵刺骨寒意。
“马上春节了,大家都盼望着过个平安团圆年。我们加大港口以及锚地治安巡查力度,就是为了给人民群众稳稳守住这份团圆,安心过年!”谢星说。
海上巡查结束,大家回到休整点,时间已临近中午12点。谢星匆忙去食堂扒拉了几口饭,稍作休整,又驱车前往松下码头开展码头巡查任务。
前往松下码头的道路坑坑洼洼,一路上颠簸不断。谢星不得不频繁地刹车、启动。“这条路大货车往来不断,路面非常不平整,不过开着开着也就习惯了。”谢星笑着说。
“今天靠泊的是运载煤炭的船舶,码头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大家要做好准备咯!”谢星提醒大家。一个转弯,松下码头映入眼帘,煤炭卸载作业正在进行。铲斗打开将煤炭卸进车斗时,粉尘随着海风飘扬。虽然提前戴上了口罩,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每一次呼吸时,都会有细微颗粒摩擦着呼吸道。谢星和战友熟练地穿戴好装备,沿着码头开始巡逻。
“松下码头的货物以煤炭、大豆、铁矿砂等散杂货居多,冬季平均风力达7-8级,漫天渣土、粉尘是常态,每次巡查都是‘干干净净’出去,‘灰头土脸’回来。”谢星告诉记者,近年码头企业在生产区域增设了喷淋和降尘设施,出入口对汽车转运进行冲洗,扬尘和粉尘治理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是难以根治作业过程中粉尘飘扬的现象,“煤炭粉尘还不是最令人难受的,如果是铁矿砂粉尘粘在皮肤上,不但更难清理,那个痒才叫‘相当的难受’。”
码头巡逻完成后,谢星和战友来到靠泊的船舶旁,沿着狭窄的舷梯,一步一步登上货轮。
昏暗的灯光下,粉尘在光线中飞舞。“船舱内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也不能大意,我们执勤时都会仔仔细细检查一遍,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说着,谢星探下身子,眼神随着手电筒光束,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
船舶机电仓温度高、噪声大,闷热难耐,加上船体摇晃,不出30分钟,大家便闷得难受。“第一次上船是这样的,我一开始还会晕船,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现在已经很适应了。”谢星说。
“热天一身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会不会觉得很辛苦?”面对记者的询问,谢星没有犹豫,“其实我们辛苦点没啥,只要口岸通关顺畅、港口安全稳定,我觉得都值得。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橙色,余晖洒落在繁忙的码头上。谢星和战友的脸上已经布满疲惫,藏蓝色的警服也蒙上了一层灰,他拿起对讲机向单位汇报:“报告指挥中心,今天码头巡查、船体检查未发现异常,一切正常。”
看到记者前来采访,福州松下码头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曾志伟急步走过来,向记者介绍道:“边检是守护国门安全稳定的执法队伍,严格执法、作风过硬,却有着‘柔软的身段’:对我们码头、企业的合理诉求总是大力支持、积极解决。我们松下码头这几年每年上升一个台阶,和边检民警的辛劳密不可分。”
执勤一队教导员林建凡介绍,近年来,该队推出“不眠报检室”、24小时服务热线、随到随检等多项服务举措,船舶平均等待时间缩短约4个小时。2024年,该队共高效验放松下码头船舶230 艘次、货物超700万吨。
天光渐暗,灯火初上。看着码头边谢星和战友们犹如雕像般的身影,记者不禁想起小学课本里的文章《行道树》。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福州机场边检站民警犹如默默奉献的“行道树”,在粉尘的纷飞中,以无声的姿态,维护口岸安全,守护船来船往,让归乡的旅途,洒满安宁的光……
(本报记者 陈钦祥 本报特约记者 丁际超 通讯员 王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