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2025-01-15 09:58:06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聚焦民生,守护美好生活

——福建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5日讯 2024年,是检察公益诉讼十周年。回溯这十年,从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到如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健康发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

“检察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福建省检察机关紧密围绕民生福祉,在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监督力度,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路地协作打好“保卫战”,守护交通安全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写道,“西伯利亚兮,铁路卒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铁路百年来贯穿百姓生活始终。近年来,福建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聚焦交通安全领域,以法治力量护航群众出行安全。

2024年8月,闽侯县检察院和福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再次回到小箬乡,眼前的动车穿梭而过,他们的思绪不禁回到一年前。

2023年初,闽侯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峰福线在该县小箬乡一段铁路旁有一座清代故宅,靠近铁路的一侧墙体因为年久失修,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旦坍塌,将直接危及铁路安全,造成公共财产损失。

为提升办案质效,闽侯县检察院立即与福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协作开展调查核实,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实地查看情况并拍照取证。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故宅与铁路轨道仅相隔约两米,对铁路安全是个隐患。修复故宅需要大量工作。2024年6月,检察机关就本案召集相关行政机关及铁路部门,召开铁路安全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就案件前期情况、工作难点、监管职责发表意见。

“我们会积极做好房屋墙体修复工作,确保墙体稳定后再着手进行古宅修复。”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与会的人民监督员表示,“建立路地协作配合机制,在信息互通、调查取证、联合办案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经过听证,铁路部门与行政机关当场签订了《管控安全协议》,表示将凝聚各方合力共同保护好该路段的铁路运输安全。

这不仅是一场听证会,更是对“检护民生”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实践……2024年,福建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公共安全公益诉讼案件474件,让“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深入人心。

咬定“治山”不放松,打好生态治理“持久战”

“这里变化太大了,以前尘土满天,现在绿意盎然。”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附近居民向记者表达的普遍感受。

走进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小光山,从过去的尘土飞扬到如今的高处青山披绿,粉尘没了,山绿了,水清了,鸟儿飞回来了,小光山生态资源保护专项监督的“马拉松长跑”实现了“矿山复绿”,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造福一方的多赢共赢局面。

7年前,一封群众的投诉件,让翔安区检察院了解到小光山污染问题已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翔安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专门办案小组,启动小光山生态资源保护专项监督工作,通过卫星图片研判矿区变化,启用无人机锁定破坏现状,走访调研各方调查取证,综合运用检察建议、刑事立案监督、人大议案、专题报告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行政机关共立行政处罚案件36起,移送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先后立案10起。

打击非法采矿和非法占用农用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全面厘清关键症结——翔安区检察院将“看得见绿水青山,听得到泉水叮咚”作为目标,把握生态修复治理的“黄金时间”,更是持久战、攻坚战。

多年来,翔安区检察院盯紧小光山,强化与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共同推动小光山矿区的综合治理工作。生态恢复治理在区政府的牵头下有序推进——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并委托第三方编制《小光山砂石采矿区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各职能部门督促企业实施生态恢复。目前,小光山已实现补植复绿1000余亩。

从采石场到采矿坑,一块块“大地伤疤”被抚平,一处处昔日“灰头土脸”的山体“披绿重生”。近年来,翔安区检察院立足生态检察和公益诉讼职能,持续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生态修复后的小光山,是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小光山的故事,也是每一曲公益诉讼动人乐章的缩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