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打造高质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基层治理“松土”
阵地“全覆盖” 服务“全天候”
——龙岩市打造高质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基层治理“松土”
“感谢你们让我打开心结,让我懂得如何重新爱人爱己。”不久前,龙岩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接待了一位特殊市民赵某。赵某自诉因工作压力、子女教育问题,经常和妻子小林(化名)发生口角,情绪无法自控,并上升为暴力行为,二人婚姻关系濒临破碎。
心理咨询师耐心分析赵某实施家庭暴力的原因,就控制行为和情绪的方式方法对他进行针对性辅导。并联合市妇联为小林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经过多次法治教育、心理辅导,赵某终于认识到,用暴力表达爱只会将爱人越推越远。半年来,赵某积极履行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取得妻子小林的谅解,二人重归于好。
这是龙岩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一个缩影。
龙岩是全国首批53个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全国试点的设区市。自2019年开展试点以来,龙岩全面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心防”工程,经过3年试点、6年锤炼,走出了一条具有闽西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个中心上下联通
2019年3月,龙岩市揭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平安龙岩、健康龙岩、大爱龙岩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党政领导、政法卫健“双牵头”、部门协调联动、村(社区)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工作体系,着力打造以龙岩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为指导,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2024年12月,龙岩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搬迁改造升级,新建独立的办公大楼,大楼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施一应俱全,为开展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标志着中心全面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中心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行动,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并通过早期筛查、评估和干预,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发生,降低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走进龙岩市区一体综治中心心理疏导室,记者看到了私密温馨的谈心室,精致的心理沙盘道具,以及各种色彩斑斓的玩具…… “群众大多是带着心结来的,矛盾化解遇阻时,转身到心理咨询室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心结打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这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必备要件。因此,我们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为抓手,在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建立以科普、预防和干预为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通过示范引领、专业打造、全域覆盖,构筑百乡千村‘心防’体系,打造有特色、有温度的社会治理‘心’品牌。”龙岩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郑奕玲说。
“两大阵地”同步推进
“热线帮我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谢谢阿姨。”前不久,龙岩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心灵驿站接到一通特别的来电。一位年仅12岁的男孩拨打了12338热线心理专线,向接线员求助。他自诉心情很差,有轻生的念头。接线员一面保持通话,耐心疏导其情绪、了解情况,一面报告市妇联,让同事帮忙报警。市妇联将此信息转介市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关注。经过半个小时“不断线”的心理疏导、陪伴,男孩将自己的烦恼一一向接线员倾诉,最终表示自己只是一时难过,想找人说说话,现在感觉好多了。
记者从龙岩市委政法委获悉,依托“妇工+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龙岩市提供线上一键拨打全市“12338热线”,升级开通“敲敲姐说悄悄话”心理热线服务,整合市心理援助热线3291580和市妇女儿童心理热线2133580两条热线, 24小时“全天候”免费提供公益心理援助、危机干预、个案转介等服务。
不仅如此,龙岩市依托自主研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微信小程序“龙岩e调解”以及综治网格化平台,创新应用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在线咨询等阵地“全覆盖”,让群众“足不出户”在线咨询心理困惑,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如今的龙岩市,化解矛盾有心理疏导解心结、考试前有心理测试缓解焦虑、离婚前有心理准备和法律援助……
短短6年,龙岩市委政法委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社会心理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闽西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社会心理服务逐步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局部拓展到全局,形式和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