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驿站”真暖心
福州鼓楼大凰山社区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暖新驿站”真暖心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0日讯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忙碌穿梭,他们用辛勤汗水为城市运转注入活力,却也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挑战。去年以来,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大凰山社区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以贴心关爱、暖心服务为纽带,将新业态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社区大家庭中,携手共筑基层治理“同心圆”。
“你的到来,让社区变得更加温暖、更有活力!居住在大凰山社区,你不仅仅拥有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家,还能体验到社区为你量身定制的暖心服务……”2024年12月17日,居住在大凰山社区的近20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都收到了社区发出的《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朋友们的一封信》。
“我们发出‘一封信’就是想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仪式感和归属感,并且让他们清楚了解社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表示,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社区楼宇,是民生服务的重要力量,但长期活动于户外、经常风吹日晒雨淋的他们,也需要有一处能歇歇脚的地方。
走进位于祥屿支巷60-1号榕发乌山郡7号楼一层的大凰山社区“暖新驿站”,记者看到里面配备了舒适的沙发、茶几、饮水机、微波炉、冰箱等设施设备,还贴心地准备了急救药箱、充电宝、雨伞等应急物品。“暖新驿站”取自“暖心”二字,是大凰山社区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及居民们打造的温馨服务港湾,融合了长者食堂、少儿活动中心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作为“1+X”多功能服务站点,大凰山社区“暖新驿站”致力于打通社区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最后一公里”,满足新就业群体在工作间隙的多样化需求。
快递员郑江源在送货途中,常常因为时间紧迫而无法按时吃饭,得知社区有“暖新驿站”后,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有时候送完快递,已经过了饭点,我就在驿站里热一下自带的饭菜,吃上一口热乎的,感觉特别满足。”郑江源感慨道。外卖配送员小林也表示,这里就像他们的“能量补给点”,冬天送餐间隙,来到驿站,喝上一杯温暖的茶,吹吹空调,瞬间驱散了疲惫,又能“满血复活”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大凰山社区充分认识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结合他们的工作特点,社区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立了“流动观察员”队伍,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走街串巷时,能够及时将发现的社区环境卫生问题、安全隐患等,及时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
2024年11月17日,邮政快递员江霖发现乌山西路一井盖断裂,他便立即通过社区幸福通的“随手拍”小程序,拍照上传并附上描述:“乌山西路57号灯杆向东12米井盖断裂,希望尽快更换修复。”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迅速处理。
此外,大凰山社区还定期召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座谈会,邀请他们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快递员提出在乌山郡小区规划临时电动车停车点的建议,确认合理性和可行性后,社区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决定在合适的位置规划电动车临时停车点,即停即走。
“我们深知新业态就业群体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技能瓶颈,所以我们计划为他们定制一些‘大礼包’。”黄冬介绍,社区在“暖新驿站”特别设立共享洽谈区、茶室与会客厅,并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企业沙龙及技能课堂等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交流学习、休闲交友与议事办事的便捷平台。社区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者前来授课,如,快递员在打包时如何更高效地分类和固定物品,外卖配送员在送餐过程中如何与顾客沟通以提升服务满意度,网约车司机如何更好地规划路线以节省时间和油耗等。
大凰山社区通过一系列关爱举措,让新业态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和关怀,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来,社区将继续响应省委社会工作部、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号召,深化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和关爱,携手他们共同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让基层治理的“同心圆”越绘越大。
(本报记者 何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