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领百万“扶贫款”,先淋两天雨?
欲领百万“扶贫款”,先淋两天雨?
警方提醒:警惕沦为骗子转移赃款“工具人”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8日讯 下载“扶困同行”APP,再成功淋雨两天就能领取150万“扶贫款”?可千万别被这个巨额数字冲昏头脑,掉入陷阱。日前,南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水头中队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和某,破获诈骗案一起。
2024年11月25日,云南女子和某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称乡村振兴工作人员的王某丽告诉和某:“我正在做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拥有地方银行卡的参与者,下载‘扶困同行’APP可以免排队审核获得150万元。”
在金钱的诱惑下,和某根据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扶困同行”APP,并主动联系了放款提现负责人“赵主任”。随后,“赵主任”声称扶贫款发放条件必须是地方银行经常使用的一类卡,如不常使用需要将银行卡寄到指定“网点”进行流水“包装”。同时,还需成功淋雨两天,完成“苦难”即可顺利下发。为了尽快拿到150万元“扶贫款”,和某毫不犹豫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交易密码等信息,配合对方“刷流水”。
与此同时,南安市水头镇的陈先生被网络诈骗了13万余元,其中部分赃款系通过和某的银行卡转移。原来,领取“扶贫款”是假,“洗钱”才是真。但此时的和某还沉浸在“一夜暴富”的美梦中,殊不知已经成了诈骗分子转移赃款的“工具人”。
紧接着,“赵主任”提出,若分享一位家人办理“扶贫款”奖励100元“大爱津贴”。于是,和某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洪某,在巨额“扶贫款”和小额“利润”的催动下,洪某如法炮制地上演“工具人”戏码,当他们还想发展成员不断壮大队伍时,南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找上了门。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以国家乡村振兴项目为诱饵,以申请“高额扶贫资金”为噱头,诱骗群众下载虚假APP,利用当事人逐利的心理特性,以“包装流水”的名义将涉诈资金转入当事人账户,并引导其将资金转至指定账户或前往银行柜台取现,后销毁转账凭证,增加警方追查难度。实际上所谓的“刷流水”就是用当事人的银行卡接收涉诈资金再转到指定账户或前往银行柜台取现完成“洗钱”,一旦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就会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本报记者 叶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