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

2025-01-08 10:23:21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是我不对,只顾着自家的生意,没考虑到老邻居的生活质量。”

“我之前态度也不好,邻里之间还是该有商有量。”

近日,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霍童法庭联合霍童派出所、司法所、兴贤村委会组成的联动调解小组,利用“庭所联动”调解机制,成功调解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

林某是一名盲人,与陈某系一墙之隔的邻居。由于陈某家庭作坊需在夜间生产米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影响到林某的正常生活,双方为此多次发生口角。几次私下协商未果后,林某只得向村委会、环保、工伤部门反映,但均未得到有效解决。日复一日的噪音让林某不堪其扰,双方矛盾也日益激化,最终,林某在哥哥的搀扶下来到霍童法庭,要求陈某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林某是盲人,行动不便,如果走诉讼程序,对其无疑也是负累。且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打官司也势必影响双方感情。”收到立案材料后,霍童法庭法官仔细梳理案情经过,发现双方矛盾纠纷并非无解。为了妥善解决这起纠纷,法官于是联系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村干部,形成合力,主动上门入户调解。

“做米粉是我们家唯一的生计来源,如果因为噪音这种小事就停工,那我们一家以后怎么生活?”

“你要生活我就不要生活了吗?机器声那么大,我每个晚上都睡不好,长此以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你能承担起责任吗?”

……

案件调解之初,法官计划让双方坐在一起协商沟通,但才到双方家门口表明来意,二人就已开始互相指责、埋怨。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案件调解陷入僵局。眼见“面对面”的沟通不利于纠纷化解,反而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法官立即与联动调解小组成员会商,决定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促成双方和解。

通过拉家常式的闲聊,调解小组了解到,林某此前长期在外从事盲人推拿工作,由于生意不景气,数月前才回到老家。因其父母均已过世,便与哥哥一同生活。

“我也不想与邻结怨,但是多次和陈某协商解决噪音问题,他都不予理会。后来我又几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陈某每次口头答应后,没几天又恢复生产。”林某愤愤地说,尤其在夏季,陈某每天凌晨就开始作业,严重影响他的睡眠。

详细掌握林某实际情况后,调解小组成员对陈某进行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有明确规定,对于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法行为将予以处罚。林某是盲人,对声音的捕捉也更为敏感。作为邻里,你们更要彼此关照,互相帮助啊!”

在调解小组情、理、法多维度疏导下,陈某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对林某的诉求也不再一味排斥,表示愿意作出让步。

眼见双方情绪都已平和,调解小组当即召集双方到村委会议室内,拟定了调解协议。陈某承诺,夏令时每天早上六点半之后开始生产,其余时间于每天早上七点之后开工,节假日期间于晚上十点前收工。林某对该方案表示同意,双方达成了共识,并在调解小组的见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至此,该起邻里纠纷得以妥善化解,多年老邻居终于握手言和。

(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黄佳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