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法院深化协作联动将胜诉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善啃“硬骨头” 破解执行难
——浦城法院深化协作联动将胜诉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4日讯 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执行工作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切实攻坚执行难这块“硬骨头”?记者从浦城法院了解到,近三年来,浦城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5446件,执结5135件,执行到位金额3.2亿元,执行到位率43.47%。
终本不终结
兑现公允诺言
终本等于终止执行?浦城法院执行局局长占建平解释道:“终本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完结,而是处于‘休息’状态,如果知道被执行人的财产下落,随时可告知承办法官恢复执行。”
在浦城法院申请执行的周某对此感受颇深。2006年,周某与邱某发生冲突,导致周某受伤住院。法院判决后,因被执行人邱某正在服刑无法履行。故该案以“终本”的方式结案。
在邱某服刑完毕后,该案在2022年恢复执行程序,首次沟通后邱某同意履行,但履行两个月就杳无音信。在执行干警多次电话催促后,甚至隐瞒行踪。
直到周某发现邱某行踪,并向浦城法院执行局举报。这才将邱某带到辖区司法所,详细了解情况。
经过了解后,得知邱某因案件仍然心存怨念,故迟迟不愿履行赔偿义务,执行干警转变工作思路,一方面,从法理上告知邱某拒执的后果。另一方面,从情理上向邱某阐明道理,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邱某将剩余执行款交付执行干警手中。至此,长达18年的案件就此执行完毕。
“终本不是终结,只有真正将‘真金白银’兑现到胜诉当事人手中才算成功。”浦城法院执行局郑杰浩坦言。
自浦城法院成立终本清仓专门工作小组以来,一方面通过摸排小标的终本案件,详细掌握案件情况,另一方面,开展专项集中执行行动,灵活运用各类执行措施等方式,共核查终本案件172件,促成执行和解37件,标注实结346件。
亮剑执“刑”
彰显司法力度
执行难,难在哪?首要的难点就是被执行人不愿意、不主动,甚至抗拒执行、逃避执行。
被执行人傅某就因抗拒执行获刑十个月。2020年,傅某因拖欠多人货款、劳务费被诉至法院。浦城法院先后作出民事判决,但判决生效后傅某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起诉傅某的众人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当中,执行局向傅某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执行告知书等,但傅某熟视无睹,既未申报财产亦未履行判决义务。
在浦城法院依法查封傅某名下财产后发现,傅某有还款能力,但一直抵抗还款。浦城法院依法对其作出15日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但在之后,傅某仍然不履行,一心想把“拖字诀”进行到底。
在浦城法院将相关证据材料固定好后,将傅某的犯罪线索移交至公安机关。最终,傅某因犯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权威容不得挑衅,本来只是‘欠债还钱’的民事责任,心存侥幸只会受到法律严惩。”浦城法院执行局局长占建平表示道。
近三年来,浦城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线索11件15人,判决1件1人,有力震慑了“拒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