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公安局沙县分局副局长林伟民——伟志铸魂 初心为民
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分局副局长,这其中的努力可以用什么来衡量?也许是跨越山和海的长途距离,也许是从警二十余年多岗位的历练,抑或是入警时许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不变誓言……
在三明市公安局沙县分局副局长林伟民看来,这些“要素”缺一不可。“穿上警服就是人民的保护神”是他从警之路上的“引路灯”和“风向标”,也是他为群众筑起安全屏障的基石。当回头遥望,上级的认可和群众的称赞化为脚下荣誉,铺满了他的来时路。多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跨越海和山 奋斗不言弃
林伟民生长于闽南海边小镇,从小崇拜警察,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正义种子自幼便“种”进他的心底。但林伟民也明白,梦想若要成真,经年累月的积淀是唯一的捷径。
学习刻苦、打小练武是他朝着成为警察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高中时,林伟民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并以文化成绩出色、武术单招成绩优异被集美体院录取。大学四年,林伟民依旧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名选调生,被选拔到公安机关工作。16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从警梦。
2003年,服从异地分配的林伟民跨过山和海,来到闽中山区——沙县,成为沙县公安局凤岗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刚到沙县,我人生地不熟,既水土不服,不会方言,也不懂公安业务,真的是‘两眼一抹黑’。这种情况下,闽南人爱打拼、不服输的品质帮了我,我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干出名堂来。”
面对困境,林伟民迎难而上接受挑战,一边狠下决心学起法律文书和预审技巧,扎进案件卷宗里汲取师傅办案的好经验和好方法,一边跟着战友外出执勤,在和当地群众的接触交流中掌握方言习俗。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异乡人”摇身一变成了业务骨干。
看出了林伟民身上的潜力,2004年,所领导将一起未侦破的故意伤害案件交给林伟民侦办。接过案件发生时间比自己入职时间还早的卷宗,林伟民充分发挥“脚底板”作用,有路就走、逢人便问,陆续克服时间久远、无现代技术支撑、犯罪现场已重建高楼等重重困难,最终抓获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打出了声威。
此后的4年里,他带领派出所办案队奋勇拼搏、攻坚克难,白天摸排线索,晚上、周末蹲守犯罪嫌疑人,破案绩效始终位居全县派出所第一,辖区治安有了明显好转。
辗转岗位间 铁杵磨成针
扎根最基层,冲在第一线,林伟民在派出所一干就是十多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林伟民于2009年1月被提拔担任派出所副教导员。正当他履职刚满3个月时,沙县迎来大发展——两个经济开发区同步建设,三明北动车站动工开建,治安管理任务的压力有了明显提升。沙县公安局党委决定,派他负责新区警务室工作,组建虬江派出所。此后,他又前往青州派出所担任所长。
长期的多岗位历练,林伟民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能力素质有了明显提升。2018年,他被调至沙县分局经侦大队任大队长。面对综合性、系统性强的专业知识,林伟民再次从“零”学起,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里遨游,在罪与非罪的界限间深耕钻研。“最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我一旦空闲下来,就会翻阅办公桌边的经济类、执法类书籍,甚至也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
利刃经过磨砺,出鞘只需静待其时。2018年10月,已过古稀之年、走投无路的孤寡老人来到经侦大队,声泪俱下地讲述着自己被骗的经历。原来,老人省吃俭用几十年攒下的一万多元被诈骗分子骗走,其本人也到了食难咽、寝难安的地步。
尽管金额不大,但林伟民明白这对老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经过初步抽丝剥茧,他发现了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以虚拟货币为媒的特大犯罪团伙。为此,他带领团队排查数万个银行账户,组织办案民警分赴全国各地深入侦查,历经3年奋战,成功打掉涉案金额高达20亿元的网络传销犯罪团伙。
群众烦心事,民警心上事。担任经侦大队长期间,林伟民先后侦办各类经济案件200余起,挽回数千万元经济损失。
架起“连心桥” 初心终如磐
派出所是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部门,在派出所任职的15年里,林伟民用话语温暖民心,用脚步丈量民情,共带领民警及巡逻队员累计巡逻达10万多公里,采集及变更各类人口信息3万人次。哪怕转战治安战线,已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他也能根据多年一线经验创新提出“五源共治”基层治理模式、“管查联”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个三”强化夜间巡防新机制等基层警务新亮点,让全区治安水平得到提升。
不久前,林伟民前往西园小区实地指导网格治理工作,在现场和网格长一对一交谈,并就当下情况、推进过程中的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新任职的200多名网格长们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林伟民十分感慨。
为充分借助群防群治力量,激发“民力无穷”的优势,2021年,在林伟民的推动下,沙县区着手构建起“区—街道—社区—小区—微网格”的五级网格治理体系,以凤岗街道和虬江街道为试点,将17个社区划分为118个大网格,983个微网格,并组织当地社区民警和干部向全社会“招兵买马”,共聘请900余名网格长,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两年多来,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70余处,化解矛盾纠纷1400余起,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均大幅度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
“儿时许下伟志,初心依旧如初,我深知警察这份职业注定与危险和挑战相伴。”林伟民笑着说。“但是上级的支持、群众的认可和这份职业自带的光荣使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将继续保持底色、永不褪色,一往无前、接续奋斗。”
(本报记者 彭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