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以司法力量守护“她”权益

2025-03-10 16:58:48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夜幕初垂,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办公楼内,民一庭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刚结束当天的第3场调解,卷宗里夹着的采茶灯剪纸书签,映衬着“家和万事兴”的司法愿景。新罗法院精心组建的家事审判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是经验丰富、心怀大爱的法律人,近年来,他们用专业知识与温暖关怀,在每一个案件中为女性权益挺身而出,让维权之灯常亮不熄。

五感工作法

细致办好家事案件

“法官,我丈夫背叛了我们的婚姻,我要和他离婚。”今年1月,小李(化名)匆匆走进新罗法院起诉离婚,她向法官哭诉丈夫小章(化名)的不忠行为。

然而,在庭审现场,小章虽同意离婚,却矢口否认出轨。面对各执一词的庭审现场,家事审判团队法官启动“五感工作法”——观察微表情、倾听弦外音、捕捉关键证据,并引导小李出示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随着法官的深入发问和证据的展示,原本态度强硬的小章渐渐低下了头。

“根据《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在家事法官清晰的法条阐释声中,法槌落下。法院判决小李与小章离婚,小章需向小李支付离婚赔偿金。

为加强家事审判工作,促进家庭社会和谐,新罗法院将“龙岩采茶灯”文化中“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融入审判实践,创新“五感工作法”,即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观察细微之处,增强工作体验,为女性撑起司法保护伞。

家事调查令

探索纠纷化解新路径

“法官,我们性格不合,婚后争吵不断,我想离婚。”“孩子还小,需要完整的家,我也找到工作了,家庭经济在慢慢变好。”2024年10月,新罗法院第十法庭内,章某与陈某相对而坐,章某欲离婚,陈某则焦急地辩解。

面对双方截然不同的陈述,家事法官并未急于下判,而是发出家事调查令。家事调查员深入二人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与育儿情况。

调查后,审判法官依据调查结果,再次组织双方调解。在新罗法院与新罗区妇联携手打造的“娘家人调解工作室”里,法官点明婚姻问题的症结所在,章某也被陈某的诚恳态度打动,决定再给婚姻一次机会。

司法关怀不仅是情感慰藉,更是在法律框架内为女性排忧解难。在温馨的“娘家人调解工作室”里,轻声细语的调解声让人如沐春风。家事调查员奔走在社区街巷,为女性权益筑牢坚固堡垒,让女性在婚姻家庭纠纷中感受到全方位的守护。

人身保护令

部门协同织就安全网

“法官,我前男友周某在我车上装了跟踪设备……”2024年11月14日,遭到前男友恐吓的郭某惊慌失措地向新罗法院法官求助。家事法官一边安抚郭某情绪,一边仔细调查证据,认定周某行为违法,郭某面临现实危险。法院随即启用“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机制。

“这已不是简单的男女情感问题了,而是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请配合落实周某拆除跟踪设备。”为确保保护令落实到位,家事法官在向双方发出保护令后,立即赶赴周某居住地派出所,邀请民警协助配合。次日,在民警的监督下,周某拆除偷偷安装的跟踪设备。

部门联动不仅是工作协同,更是为女性权益构建坚实的保障体系。新罗法院与多部门构建的反家暴联动机制,48小时内即可完成证据固定、裁定签发,让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再是一纸空文,真正为女性织就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法律送上门

让法治之花开满岩城

“姐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知道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近日,某纺织厂内,女工围坐在一起,专注聆听新罗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法官的法治课。法官结合真实案例,生动讲解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此前,该院办理该纺织厂两起劳动争议案时,了解到该纺织厂九成员工为女职工后,家事法官主动送法上门,为女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如今,这场本源于两起劳动争议案的“法治进企”活动,已衍生出“车间法律角”“姐妹茶话会”等特色普法形式。

除了举办新闻发布会、设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等线下普法模式,该院还在新媒体平台开设“法言案例”等普法栏目,通过短视频、图文解读等形式,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华灯初上,家事审判团队法官的办公室依然灯光明亮。司法的力量以专业和温情,守护着每一个“她”权益。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王晓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