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朱彦
“三尺兰台”绽芳华
——记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朱彦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3日讯 “兰台”,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在福安市公安局的发展历程中,档案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它们斑驳却珍贵,静静记录着公安事业的点滴进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公安人的热血记忆。“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兰台卷香”是每一位公安档案人的坚守和初心。而在这片“兰台”天地里,有一位以芳华谱写档案管理华章的民警——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朱彦,她用责任心、进取心和奉献心,在档案管理的岗位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坚守责任心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福安市公安局档案室共归档143282卷,其中,文书卷1686卷、文书件19834件、业务卷121419卷……”提起档案工作,朱彦如数家珍,这种“一口清”的本领,是她在档案室里一千多个日夜辛勤耕耘的成果。
2021年,朱彦从派出所调入指挥情报中心,接手档案管理工作。彼时,公安局正处于档案数字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传统档案亟待完成数字化加工整理。有着10年派出所户籍窗口工作经验的朱彦深知,档案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凭证和依据,更是协查办案的有力助手。
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和复杂的工作任务,朱彦没有丝毫退缩。她一头扎进纸堆里,整日与档案为伴,整理、翻阅、查找,快速充实自己的档案业务知识,并虚心向前辈请教,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经过勤学苦练,她迅速从一名档案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全市公安机关档案业务的“行家里手”。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档案室里许多案卷年代久远,保存工作至关重要。每天一到单位,朱彦就开始巡视档案库房,仔细查看室内的湿度温度,认真做好登记。在巡视过程中,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拿取或放入案卷时小心翼翼,确保每一个边角都整齐有序。
“有时民警需要调取案卷,我们检索查询后,要到库房一一找出、复印,配合好民警办案。”朱彦说,有时一个案子牵扯诸多卷宗,她在300平方米、摆满档案的库房内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些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耗费脑力,也需要很好的体力。
树立进取心
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随着科技兴警、数据赋能对现代化警务实战的要求日益提高,朱彦敏锐地意识到数字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她潜心研究,根据各类档案立卷归档及保管利用要求,精心制定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各类档案样卷、台账簿册模板及各类标签标识,有效解决档案业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统一福安市公安局的档案管理要求。
在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同时,朱彦高度重视对局属各单位的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为确保派出所档案室管理要求标准统一,她不辞辛劳,一次次耐心沟通,不定时对相关业务单位及派出所档案进行检查,并组织各单位档案人员开展集中指导培训。在她的努力下,福安市公安局完成档案录入扫描率达99.2%。4年来,朱彦共参与整理档案836余卷、5213余件,录入目录1832条,扫描31200余页,纠错274条。她坚韧不拔、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
2021年,朱彦与团队参加宁德市公安民警档案综合业务技能比武竞赛,荣获团体第二的佳绩。工作之余,朱彦还投身公益,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档案知识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档案知识,增强群众的档案法治意识。
常怀奉献心
为公安事业贡献力量
一入兰台日月长,卷帙无声灯作伴。4年来,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朱彦始终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她用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诠释“兰台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2023年秋日的一个深夜,朱彦接到刑侦大队求助电话,该大队因案件研判需要,急需查找一份多年前的案卷,但民警仅知晓嫌疑人的别名、年龄,查找难度极大。此时,朱彦同为警察的丈夫也在所里加班办案,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未入睡。就在朱彦犹豫不决时,懂事的大女儿安慰道:“妈妈,你放心去加班吧,我会乖乖看好弟弟。”女儿的话让朱彦下定决心,她匆匆赶往单位。
在库房里,朱彦冷静思考,通过案卷年份、类别检索筛查,终于找到那份关键案卷资料,为办案人员赢得宝贵时间。
朱彦的丈夫吴保良是城北派出所的一名办案民警,夫妻二人携手相伴10年,节假日总有一方在值班或加班。朱彦理解丈夫的工作,她用无私的爱挑起家庭重担,全力支持丈夫。他们把警服当作最美的情侣装,把共同守护的平安岁月视为最浪漫的信物。
由于工作出色,夫妻俩先后被宁德市公安局给予嘉奖。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他们并肩前行,为公安事业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