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深做实代表委员沟通联络工作
司法阳光下的“双向奔赴”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深做实代表委员沟通联络工作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7日讯 近年来,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各个场景里,时常能看到代表委员的身影。这是泉州中院做深做实代表委员沟通联络工作的生动写照。
泉州中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建立了“院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组织协调”的监督联络机制,多渠道、多维度倾听代表委员声音,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实现代表委员履职监督与法院工作提质增效的“双向奔赴”。
2024年8月28日,23位福建省人大代表走进泉州,实地调研泉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工作情况。在泉州中院,代表们旁听了一起盗图抄店著作权侵权案件公开庭审,沉浸式体验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庭审期间,他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
“这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讲清了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省人大代表钟安森由衷感叹。
“希望法院用生动的案例和事例,讲好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故事,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省人大代表杨冰提出建议。
像这样主动“请进来”接受代表委员监督,已是泉州中院服务保障代表委员履职的常态。2024年以来,泉州中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共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专项视察、重要会议活动25场83人次,邀请旁听庭审、监督执行35场次,使代表委员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法院职能,有力提升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为推动自觉接受监督的具体化、精细化,泉州中院细化定向联络机制,全市两级法院领导班子与590名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定向定策”精准结对联络;按照政协委员身份类别安排对应业务庭室与委员挂钩联系,结合代表委员工作特点、地域分布情况,制定走访计划。并在线下每季度向代表委员寄送泉州法院《工作荟萃》简报,线上建立微信联络群,于各时间节点向代表委员群发祝福短信,构建线上线下全闭环联络体系。
在让代表委员全面了解法院工作的基础上,泉州中院搭建桥梁,推动代表委员全过程深度参与司法。
早在2022年,泉州中院就联合泉州市政协全国首创在支柱产业行业设立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走出多元解纷新路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具体实践中,在九大千亿产业集群设立32个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发挥政协委员地位中立、公信力高、经验丰富等优势,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高效、实质化解。
为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泉州中院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社情民意“采集员”作用,根据代表委员的职业身份和专业优势,通过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方式邀请代表委员协助开展社会调查、矛盾排查等工作,推动群众关注的普法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连通民心、传递民情,如何切实提升办件质效,把他们的“金点子”转化为呵护民生的“金钥匙”?泉州中院建立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和关注案件“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反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办理前,充分了解建议提案背景要求,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层层压实联络督办责任。办理中,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及时沟通报告办理进展。办理后,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整改举措,将代表委员的监督关注转化为回应群众、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4年以来,泉州中院主要领导走访省人大代表56人次、市人大代表78人次;全市两级法院通过政协委员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147件,涉及金额1.58亿余元;全市两级法院办理代表建议件38件、委员提案件46件,答复率、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一个个数据,是泉州中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携手共进取得的实效。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郭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