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法院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打造高品质诉讼服务品牌

2024-12-26 10:09:5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南平法院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高品质诉讼服务品牌——

走进一个厅 事务一站清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6日讯 松溪法院与建瓯法院间隔110公里,往返需三小时,而陈某仅用时10分钟,便在松溪法院通过跨域立案,完成了本需前往建瓯法院的诉讼立案。

三小时变十分钟,110公里路变成家门口。高效的立案服务背后。是南平法院进一步推动诉讼服务便民、利民,打造“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的现代化诉讼体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南平两级法院立足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围绕“一站式”目标、依托“多元化”平台,不断推动诉讼服务提质增效,打造高品质诉讼服务品牌。2024年,全市法院登记立案40573件、跨域立案47件、网上受理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缩短5.6天。努力把周到、细致的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打造“一站式”诉服中心

让立案服务“可感可触”

立案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窗口”,如何让立案更便民、利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来自浦城的王某,对此感受颇深,前来立案的他借助浦城法院智慧舱的智慧导诉提供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起诉样本,仅用时十分钟就完成了立案。

“不仅是智慧舱,面对当前各样情况,南平法院针对人民群众立案的痛点、难点,逐步提升诉讼服务品质。”南平中院立案庭庭长郑家琳介绍道。

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全覆盖,从功能单一的立案,拓展到集立案登记、执行服务、集约送达、自助服务等多样化的新诉讼服务中心,实现各项业务“一站式”通办,把事情留在“中心”、集约在“中心”、解决在“中心”让诉讼服务“可感可触”。

针对网络服务逐步丰富的情况,南平法院全面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推广“指尖诉讼”,让立案、庭审、执行、送达、查询等全流程业务全面实现“一网通办”。2024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0067件,网上立案率达24.8%。

针对老人、残疾人群体,南平各地法院设立“百合花开”助残乐、映夕阳法官工作室,不但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同时也对涉残、涉老案件全程跟踪。2024年,全市法院上门立案22次,法律解答3032次。

线上、线下品质提升“一个也不能少”。在线服务从立案向调解、保全、鉴定、送达、交退费等各类庭审外诉讼服务功能延伸。全市法院运用诉讼费管理系统平台为胜诉当事人办理自动退费26883件,退费金额7883.08万元,减轻当事人来回奔波负担。积极拓展12368热线的一号通办能力,增设满意度评价功能,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全市共接听各类来电15567次,中院接听1005次。全市法院为涉诉弱势群体纾困解难,审查办理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143件,金额104.54万元。

构建“多渠道”解纷机制

化解纠纷“事半功倍”

“一花独放不是春”,纠纷化解不仅仅是法院一家之事,应当有更多元的解决方式。

两级法院通过“抓前端、治未病”,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发展。

——两级法院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市、县、乡三级53家综治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今年以来,通过综治中心诉前解纷13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824件。

——延平法院会同区司法局,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省发改委评2024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

——邵武法院联合市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共建“支持起诉+多元解纷”协作机制。自开展以来移送检察院、司法局调解案件16件。

而针对当前物业纠纷类型日趋多样,社会影响面大的情况。南平中院与南平市城市管理局、市物业管理协会共建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成立南平市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力争完成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的重大突破。

“这个案件就是借助该机制,达成双赢的局面。如果进入审理程序,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可能会多出不少的开支”武夷山法院立案庭陈仁萍说道。

曾某因不满物业安全管理服务拖欠武夷山某物业服务公司物业费。在当地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果后,武夷山某物业服务公司遂向法院起诉曾某缴纳拖欠的物业费。

武夷山法院立案庭并未简单将案件移送其他业务庭审理,而是借助当地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邀请市物业管理协会工作人员一同参与调解。他们先前往涉案小区实地了解物业服务情况后,再向曾某释明拒缴物业费所需承担的法律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说服曾某足额缴纳拖欠的物业费,物业服务公司也继续履行安全设施的维护并撤回起诉,最终达成“双赢”局面。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近年来,南平法院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有机地整合了人大、政法委、城管局、金融管理局、消保委、人民法院等的各自资源,将行政调解、社团调解和司法调解紧密地衔接在一起。目前,全市引入特邀调解员441名,特邀调解组织271个,已全部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