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人民法院:小法院的大作为
走进冬日的柘荣,远山巍峨、河畅水清,行人闲庭信步、笑容舒展。这座位于北纬27度的小城,不见匆匆,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从容、井然有序。
享有“中国慢城”美誉的柘荣,在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进程中却并不“慢”。近年来,柘荣县人民法院立足小县小院实际,以“队伍精英化、主业精致化、服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装备精良化、生活精彩化”为主要内涵,开启“精致柘法”建设。该院执行局积极落实,把“细节做极致,结果落实处”写入执行日常,以“敢作为、勤作为、善作为”深入诠释“小院大作为”的新征程。
柘荣法院执行干警扣押被执行人名下车辆并张贴封条
精心, 夯筑服务“新一线”
在柘荣法院执行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前来咨询和寻求帮助的群众。“我们的大门是对群众敞开的,和执行有关的诉求,都能找到对应的工作人员……”该院执行局长谢旻自信地介绍着独一份的开放式办公环境。而这“大胆”的尝试,源于他们不怕“麻烦”的底气。
不久前,一位八旬老人来到执行服务中心,进门便以方言着急地“诉苦”。在其含糊的表达中,执行干警方知,老人这一趟是为解冻其儿子的银行账户。
原来,老人的儿子是一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年迈的老人不明情况,误将其收入汇入儿子账户,后因该账户被法院冻结,致使老人无法取出钱款,生活难以为继。
了解情况后,执行干警立即联系当地村干部,共同帮老人理清法律程序,逐份指导其准备申请材料,提交执行异议申请。当老人再次来到执行服务中心时,焦急已被舒心的笑容代替,“多亏有你们,让我免去了多次往返城乡的麻烦,真是帮了大忙!”
柘荣是福建首个长寿之乡,全县80岁以上老年人有3300余人。深居山村的老人面临法律难题或诉讼挑战时,难免力不从心。如何以法治之力推动建设幸福感更强的“中国慢城”,让司法为民的“落脚点”更实?柘荣法院执行局依托执行服务中心,打造案款发放、接访答疑、释法说理、调处衔接四大专窗,推动执行服务一站式办理。
借助中国移动微法院、智慧执行APP等载体,该院将执行流程环节公开化,并开通云端立案方式,畅通诉求反馈渠道,完善线索核实模式,及时回复当事人的来访咨询,做到每信必复、每信必处,推动执行服务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
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3件,累计接待当事人1200余次;受理网上执行立案53件,回复诉求1579条,核查线索751条。
精准, 创新路径“打硬战”
今年春节前夕,当外出务工的群众纷纷返乡时,已“失联”多时的被执行人陈某也抱着侥幸心理回到家中。令他诧异的是,椅子还未坐热,柘荣法院执行法官魏华灵就已上门,将他逮了个正着。
在魏华灵的耐心释法下,陈某终于意识到,为了一笔“逃不过”的执行款,搭上与家人团圆的时光,实在得不偿失。最终,陈某现场向亲友筹集钱款,履行了还款义务。
“对那些认为执行工作只会在常规办案时间出警的被执行人来说,‘错时执行’是出其不意的‘亮剑’,不仅提升了案件的质效,更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常常奔波于执行任务的魏华灵颇有感触。
为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执行工作质效,柘荣法院扎实开展“错时执行”攻坚行动。对此,执行局第一时间梳理“错时执行”名单,成立3个“错时执行”攻坚小队,每周不定期安排3天的非工作时间开展“错时执行”行动。截至12月19日,该局共出警224次,拘传被执行人136人,拘留7人,督促案件执行完毕94件,达成和解38件,执行到位案款500多万元。
此外,如何在执行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加速度”?柘荣法院将执行融入车载诉服新模式中,深入乡镇进行现场调查及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依托诉服车内完善的办公设施,在查找到被执行人下落后立即同申请人取得联系,同步推进执行协商与笔录制作,将“路途用时”化作“办公时长”,当好执行程序中的“时间管理大师”。
今年以来,该院运用诉服车查找被执行人29次,深入乡村现场调查42次,车上“移动执行”办公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