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章:法援人要像阳光一样有温度

2024-10-08 15:33:41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平实的话语,是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陈少章15年法律职业生涯的写照。他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医疗纠纷调解员,也是一名法援律师,身份不断转换的同时,他也总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前来寻求帮助的弱者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近年来,陈少章办理的案件多次被司法部、省、市评为“十佳案件”,2021年被评为厦门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陈少章(左三)在接待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他因为“没话说”与法律结缘

“我从实践角度谈谈看法……”4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法律援助条例》修订研讨座谈会召开,陈少章作为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在会议上发言。现场少有人能想到,眼前这个对法律问题侃侃而谈的人,是因为“没话说”才和法律结缘的。

“他们”的故事要从2009年12月说起。在那之前,陈少章是驻扎厦门的一名海军军官,转业到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时,适逢厦门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筹建,陈少章成为了其中一员。

医疗纠纷往往涉案金额高,矛盾冲突大,因此每次调解,都会组织法学专家、医学专家、调解员、监督员等开展联合“会诊”。“在会上,专家说得很专业,我经常插不上嘴。”陈少章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会后向同事请教时,同事口中“蹦”出的法律词汇,也常常让他应接不暇。所以,当得知自己可以参加律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陈少章果断报了名,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

后来,每当有退役军人转业到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时,陈少章就会开展“劝学”:“考个法考吧,不难的。”

其实备考那会儿,他没少吃苦。工作忙碌,他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蹭法律专业同事收集的材料,同事看第一本,他就借第二本来看;午休时间,他也没闲着,每天准时收看央视的法治剧场,培养法律思维;他还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写满高频考点,揣在口袋,这个本子成了他搭乘公交车上下班的必备读物。

“到地方了,部队的技术用不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打磨专业,才能继续发挥光与热。”陈少章这样说道。

他说自己“是弱鸟,要先飞,更要勤飞”

陈少章说的兴趣点,就是用法律为群众解决问题。所以,当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法律援助律师。

“我马上就要出海了,在海上我的手机没信号,我们怎么联系?”今年2月,福建冠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娇娇援助了一起“船员讨薪”案件,船员的疑问让她一时也把握不准,便向陈少章求助。

“会见前交代好要带的材料,会见时可以签署特别代理,准备扣船申请书、强制执行申请书、收款声明等;在诉讼请求中要主张船舶优先权;尽量让当事人只来一趟……”陈少章条分缕析地传授经验,让林娇娇在办案时增添了信心。

其实首次办理与海事相关的案件时,陈少章自己也还是一名新人律师。

时间回到2019年的一天早上,16名皮肤黝黑的大汉,肩上扛着大包小包走进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陈律师在吗?”领头的船员叫老苏,说话嗓门很大。“来啦!”陈少章赶紧迎上去。

这16名船员是福建某船务公司的船员。他们向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时,服务的轮船正被债权人申请扣押拍卖,被欠的70多万工资无从着落。

这些情况,陈少章之前在电话中便已了解。考虑到船员来自五湖四海,来一趟不方便,于是他在电话中仔细叮嘱船员们要带齐材料,并为他们做特别代理。

当天在现场办理好手续,船员们有的便上船继续出海,有的则坐上了回老家的车。

船员们只需来一趟的背后,陈少章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起案件很有可能组织调解,怎样才能使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让他们尽快拿到工资,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和同事讨论案情时,已经翻阅大量法律条文的陈少章当机立断,提出要将经济补偿金、缴交医社保、全部工资以及往返路费作为诉讼请求一并提起,并享有船舶优先权,同时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庭上功夫庭下做,不打无准备的仗。庭审前,陈少章翻阅了《船员服务簿》,查阅几十页的银行流水,仔细比对,理清哪些是工资收入、哪些是购买船上物资的公款。此外,还进行市场调查,综合查询了多个船运信息网,了解网上各时期船员工资行情参考价情况。

在调解中,陈少章根据这些证据,对第三人提出的疑问一一进行了反驳,促成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最后达成调解协议,成功为16名船员讨回工资。

2020年,这起案件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多办案、勤复盘、广思考,陈少章总说自己“是弱鸟,要先飞,更要勤飞”。从2017年到2020年,陈少章主动承办了60余起案件,结案后,他还将案件写成案例,进行复盘分析,打造精品案例,以供学习、借鉴、推广应用到类案。

“既照亮他人也成就自己”

当法援律师期间,除了办案件,陈少章还要在前台值班,接待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说起这段经历,陈少章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在前台值班的日子,让陈少章既充实又安心。“不仅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还能遇上各种不同的法律问题,通过进一步查阅、交流、学习,自己的法律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来咨询的群众,多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更有一些是老信访户,他们说话嗓门大、方言口音重,对一些法律术语不理解,需要一遍遍解释。但无论是接待哪一类群众,陈少章始终保持热情。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温水传递温暖,他认真倾听群众的陈述,仔细查看材料,详细询问细节,缜密剖析问题的实质,用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他总说:“不能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又带着同样的问题走。”

如今,已成为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的陈少章,较少直接在一线接触来访者,但更多群众在他的努力下直接或间接获益——

他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制度,把群众“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开展减证便民服务,在全市实行“经济困难个人状况诚信承诺制”,使广大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便捷;组织制定《厦门市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规范了市、区法律援助中心案件受理标准;依法降槛扩面,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44992件,实体平台提供法律咨询达111992人次。

陈少章总不忘提醒一起工作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们,基层法援人要像阳光一样有温度,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既照亮他人也成就自己。”他说,这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

(本报记者 余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