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公安局全力加强生态领域综合治理
绿色“零”跑 生态“碳”路
——顺昌县公安局全力加强生态领域综合治理
日前,我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名单公示,顺昌县成功入选,这背后,离不开藏蓝力量的护航助力。近年来,顺昌县公安局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化“林长+河湖长+警长”机制,推出生态警务护航“零碳顺昌”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全面加强生态领域综合治理,筑牢顺昌生态保护屏障。今年以来,全县生态类警情数同比下降12.5%。
“生态警长”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3月,顺昌县洋口镇在辖区林区内摸排到一处1000余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建筑,因擅自更改了土地用途,对林区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顺昌县公安局生态警长跟随顺昌县生态联合执法中心及时介入,走访调查确定当事人员,耐心沟通做好法律解释,动员配合执法,有序拆除了建筑,推动林地复耕复绿。
森林是“三库+碳库”。为了守护全县251亩林地“碳库”,顺昌县公安局坚持深化生态领域改革,以“林长+河湖长+警长”机制为牵引,选派“生态警长”入驻顺昌县生态联合执法中心,推动组建“1+N”生态执法机动队伍和公检法司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合署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行政、统一管理、联合执法,推动县域生态执法力量职能整合,实现刑事提前介入,问题源头化解。
为了强化基层生态治理,顺昌县公安局还积极打造“一站三驿七点”,即生态警务站1处、生态驿站3处、生态执勤点7处,并协调配置“生态警长”45名,“生态义警”“大圣义警”等群防群治人员700余名。既构筑起全位覆盖的“生态哨卡”,又充实了同向发力的“护碳联盟”。
今年以来,生态警长带领“生态联盟”开展生态领域联合执法80余次,累计清理非法养殖基地200余亩,收缴违规捕鱼地笼与非法渔具120件,生态执法成效显著。
“生态数智+”为“碳”助力
乔木遮荫,河道清凉。夏日的午后,顺昌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如往常前往生态林区、江边湖畔巡护,每当靠经现场路段,都会响起一阵播音:“您已进入生态管护区域,请遵守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全县生态林场、野生动物栖息地、河道沙地等重点区域的路口处,都安装了无感式测距报警,提示经停人员自觉保护森林河湖生态资源,并在公安后台‘云端’做好出入登记备案。”顺昌县公安局政委饶长盛介绍。
深化科技赋能,顺昌县公安局主动打造“生态数智+”赋能模式,推动“生态”“情报”“合成”“基管”“监督”等多中心串并联动,强化全时响应、精准研判的“生态数智+终端”;整合全县生态管护资源,生态警务平台接入生态巡查、智巡飞控、水质监测等平台,强化部门协同、共享共建的“生态数智+云端”;汇聚9460路生态点位视频监控,打造“钉图”科技助手赋能“一图定位”,强化先行感知、职能预警的“生态数智+前端”,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公安战斗力。
今年以来,生态警务平台共开展视频巡查200余次,统筹无人机空巡60余次,预警30余次,发现并整改涉险公共区域隐患130余处。
“刑事+修复”赋能固碳平衡
“我愿意购买碳汇作为猎捕野生动物的补偿。”2023年8月,顺昌县公安局摸排到一条非法狩猎线索,经森林、治安部门初步走访,犯罪嫌疑人雷某主动投案并承诺生态修复事宜。经调查,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齐全,符合刑事简案快办程序,48小时内便完成全流程诉讼程序。
野生动物、大径林材、杉木种源……围绕辖区生态领域重点难点,顺昌县公安局组织森林、治安、经侦、法制等部门,组建打击生态环境犯罪侦查队,联合检察院、法院建立刑事、行政简案双快办模式,以补种复绿、认购碳汇为抓手,推进涉生态领域案件快侦快破,生态修复同步进行。
“打击涉生态领域违法犯罪只是工作的一方面,维护生态和谐发展、固碳收支平衡才是我们的护航目标。”据顺昌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李安盛介绍,近三年来,全县共破获涉生态领域违法犯罪7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名,涉案金额600余万元,已引导45名被告人认购碳汇量价值共116万元,有效推动碳汇变现、平衡生态损失。
(本报记者 周新 通讯员 黄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