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枫桥”守护闽东“蓝色粮仓”
宁德政法机关立足职能优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
“海上枫桥”守护闽东“蓝色粮仓”
“海者,闽人之田也”。耕地之外,广阔的海洋是让闽东人民饭碗更丰盛的底气。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约60万人在“海上田园”耕耘,从事海上养殖、捕捞和销售等工作。
在如何更好践行“大食物观”这一“课题”中,宁德市政法系统立足职能优势,针对各类涉海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海上群众诉求难以及时得到解决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海上枫桥”之路,让闽东“蓝色粮仓”建设有更坚实的法治支撑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是福建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现有养殖户2000多户、常住人口5000多人,养殖作业高峰期,海上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霞浦县立足海上治理实践,以溪南镇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为基础,通过开发“海上社区智慧平台”,打造“海上智慧渔排”,建设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等举措,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渔排上,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七星海上社区。正忙着投喂大黄鱼的养殖人员董祖感慨道:“出现矛盾纠纷有人及时化解,发现海漂垃圾有人及时清理,不出渔排也能享受便民服务……”这是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建立以来,养殖户们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
2023年底,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评选出104家“枫桥式工作法”单位,霞浦县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成功入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宁德沿海县(市、区)均成立由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海上枫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社会治理+保险”机制,推出“治安+保险”“信访+保险”“救助+保险”“执法+保险”等四大类17个险种,利用保险补偿功能最大程度化解积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如今,闽东沿海各地的政法部门和平安建设成员单位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不断探索和完善“海上枫桥”,拧成化解矛盾纠纷的“一股绳”,为“海上粮仓”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畅通服务海上渔民“最后一公里”
作为中国大黄鱼养殖核心区,宁德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已形成完整的大黄鱼全产业链,荣获“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大黄鱼之都”等国字号称号。
其中,宁德三都澳是我国沿海深水海岸线最长、水域面积最宽的天然良港,壮阔的渔排在海面上紧密相连,新型塑胶深水大网箱密布,像是一亩亩精心耕种的海上良田。
每天一早,总能看到一艘海防巡逻艇穿行而过,划出两道优美的白色波纹,打破了海面的宁静。“每天,我们都到海上巡逻1至2次,并利用巡逻契机,到渔排和偏远海岛开展普法宣传、上门办证等服务。”三都海防派出所副所长刘锋说。
三都海防派出所(前身为三都边防派出所)曾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每年春节期间,三都海防派出所民警们都会干起“代管渔排”这一“兼职”。
“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刘锋告诉记者,“那时候,有个养殖户拿着几条鱼,去找警务室的民警,希望民警在春节期间帮忙照看一下渔排,好让他们安心回家过年。民警没要鱼,但收下了钥匙。后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春节前都会带着钥匙去找民警,时间一长,这份信任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眼下,在宁德市委政法委的推动下,全市各沿海县(市、区)及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服务站点体系,畅通服务海上渔民“最后一公里”。
蕉城区组建了海上110应急救助、海上帮扶救援、海岸巡防三支队伍,打通服务海上渔民堵点难点;霞浦县设立“三中心两站”,涵盖海上警务、检察、审判、司法行政、民政、卫健、应急等功能,面对面、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福鼎市构建“海陆云”联调协防体系,积极排查化解稳控闽浙涉海涉渔矛盾纠纷;福安市在下白石镇宁海村设立“‘海上社区’诉非联动暨党建联系点”,提供多元解纷、普法宣传等优质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