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监狱系统探索和实践恢复性司法活动

2024-07-30 14:24:51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跨越千里的会面与救赎

——我省监狱系统探索和实践恢复性司法活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30日讯 走过陈旧的廊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泉州监狱民警来到受害者家属杨父家。随意用水泥堆砌起坡路,长满青苔,一串小小的红灯笼更显得朱红的门柱黯淡斑驳,门檐孤零零一张“四季平安”的横幅,似乎是这户人家唯一的新春祈愿。

今年1月15日,民警驱车前往1400公里外的贵州省,将服刑人员张某的真诚忏悔转达受害人家属杨父,一场跨越千里的会面与救赎就此展开……

寻找那根“赎罪的稻草”

张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于2015年6月获减为无期徒刑。2018年被转调至泉州监狱时,面对无尽的牢狱生活,张某一度丧失希望,抗拒改造。“老天都不愿意原谅我了,我还怎么有脸活着”“一家人为了我在外奔走还债,我就是一个累赘”……女友失望的表情、亲人指责的声音、父母担忧的泪水,团团黑雾在张某心底弥漫。

定期就张某改造问题召开研讨会、翻阅相关档案、多次谈心谈话、细心观察其言行举止……泉州监狱抽调民警成立攻坚小组,通过研判分析,制定家人亲情帮教、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改造方案,努力帮张某找到那根“赎罪的稻草”。“你只想着自己,可曾考虑过父母亲人的感受?”听着民警的分析,张某很是惭愧。

意识到错误的张某,再次振作了起来。在民警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参加“夜值星”等改造活动、报名各类文体技能比赛。一开始,张某冲着奖品什么项目都参加,但收获甚少。“失败乃成功之母,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再前进一名。”民警的鼓励支撑着张某继续前行,渐渐地,他找到了擅长的项目,如愿获得洗发水、牙膏、零食等一系列奖品。

通过亲情电话、家书、会见等方式,张某和家人的关系日渐回暖。“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开导,他这辈子都拗不过来。”会见日上,张某家人红着眼睛向民警连连道谢。“现在,张某比以前更加自信,遇事也懂得冷静思考。”民警表示,有了生活的奔头后,张某尝试加入兴趣小组,学习新技能。

“我想申请减刑。”在监狱长接待日,张某小心翼翼地询问道,“但我该怎么做?”2021年,减刑假释实质化审理意见出台,要求对财产性判项执行情况加强审理。

10多万元赔偿款,便是张某面临的第一个难题。“2012年,张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父20多万元。”民警解释道,当时张某家里也十分困难,父母年迈,只靠一个哥哥支撑着。审判阶段,张某一家人东拼西凑,才勉强赔付受害者杨某的家属7万元。

张某将此事告知父母后,电话那头沉默了些许:“儿啊,这是好事,你好好改造。这钱,你不要担心。”尽管有父亲打包票,但张某明白,剩余的10多万元赔偿款对家里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自己更要加倍投入改造、好好表现。

终与受害人家属“对话”

杨某一家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村庄,母亲病逝、弟弟年幼,他放弃学业分担父亲的生活重担。杨某遇害后没多久,弟弟也辍学外出、而后失联。得知杨父生活情况后,张某非常自责懊恼:“造成这样的后果,都是我的错。不管他原不原谅我,这笔钱一定要赔给他,让他有所依靠。”

如何联系上杨父?第二个难题摆在张某家属面前,也摆在民警面前。“我们先是通过法院拨打电话联系杨父。”事情并没有预想中顺利,民警回忆,“之后,我们用监区办公电话拨打、民警手机拨打,只接通了几回。杨父一直不相信我们的话。”

几经辗转,终有收获。在杨父所在地派出所所长和村支书的协助下,泉州监狱民警终于能和杨父“对话”了。

为让杨父感受到张某家人的诚意及张某的真诚忏悔,泉州监狱民警召开专题研讨会,拟定会见方案:派出民警工作组远赴贵州,前往杨父家与其就服刑人员张某履行赔偿方式、方法等事宜进行协商,邀请其参加张某的提请减刑听证会。“听证会上,受害者家属既能全面了解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的所有表现,也能亲耳听到他们忏悔,亲眼见到他们现状。是否给予减刑,我们要充分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意愿。”民警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