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法治轨道上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闽赣黔法治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福建法治报记者 闵凌欣 贵州法治报记者 付松 新法治报记者 夏剑阳
编者按: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贵州、福建、江西三省法治报联合启动“法治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黔闽赣三省法治报联合采访”活动,旨在聚焦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创新举措、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充分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三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景象。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法治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黔闽赣三省法治报联合采访”特别报道,为法治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大美中国,江山如画。
武夷山上: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让人叹为观止;
鄱阳湖畔:山光水色舒画卷,鸥影翩跹柳婆娑,让人流连忘返;
黄果树下:云梯漫踏白河幽,耳震前川步履留,让人清凉一“夏”。
美丽画卷背后,是生态建设之本,是法治护航之力。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当好“先行者”,种好“试验田”。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为生态环境保护探路,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基。
2020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包含14方面9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分享试验区“先行者”的改革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福建、江西、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探索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奋力谱写法治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新篇章。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走前列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一词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中一次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是念兹在兹的殷切嘱托——
在贵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在江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在福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牢记嘱托,三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方向上感恩奋进!
这是先行先试的壮丽诗篇——
紧扣大生态战略行动,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与监督上不断探索、不断破题、不断创新,为山清水秀、天蓝地洁的多彩贵州保驾护航。
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面性跨越。
福建武夷山以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吸引大量游客,感受朱子理学文化,体验九曲溪漂流。福建政法部门结合传统文化推出“问源、扬和、谕理、循法”八字工作法,探索法治保障武夷山“双世遗”生态文明之美。(彭善安 摄)
福建着力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不断开启绿色发展新未来。
先行先试,三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举措上守正创新!
这是知行合一的绿色答卷——
贵州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
江西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2年、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4年获全国优秀;退捕禁捕工作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全国唯一部省共建江豚保护基地落户江西。
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公园;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加以推广,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知行合一,三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