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生态法治制度创新与实践做法谋新篇

2021-12-23 10:00:3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厚植法治土壤 守护绿水青山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3日讯 武夷峰峦叠翠,闽江碧水潺潺,这是如今南平市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写照。2021年12月,南平市委依法治市办申报的南平市生态法治制度创新与实践项目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申报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

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始终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探索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建制度、严执法、强创新,构建出闽北生态发展新格局,书写了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篇章。

强化制度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南平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键环节,从多维度、多角度加强地方生态环保立法工作,制定了全国首部河岸保护地方性法规——《南平市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

生态环保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南平市构建以护山、护水、护绿、护大气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通过“小切口”找准着力点、“小快灵”找准突破点、“小分工”找准共赢点,制定了《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南平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5部。

“法规制度不应只是写在纸上,要以山体水体为焦点,通过实打实的‘量身定制’完善科学考评体系,让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防护网’织牢,织密。”南平市司法局局长周邵福说。

今年以来,南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建立国内首个自然资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并率先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落实落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机制。

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印发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各级行政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形成牵引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尺”。 

细化执法监管

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立法要制之以衡,行之有度,则法之必行。

如何有效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南平市重点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构建生态审计“六大体系”,形成“五围绕五突出”南平做法,被国家审计署列为改革“抓得好、抓得实、抓出成效”的全国典型。

生态司法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南平市坚持以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守护绿水青山、捍卫生态底线。

据了解,南平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和乡镇执法改革部署,深化福建省首创并推广至全国的“清水蓝天”环保专项交叉执法检查机制。通过此机制,2021年内共办理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09件,破获破坏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517起。

此外,南平市构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强化环境问题联排、矛盾纠纷联调、巡回审判联开、法治宣传联推、工作信息联通、司法保护联动、亮点品牌联创,合力建设生态保障体系。

科技先行是推动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润滑剂”。南平市率先在全国推行生态巡查监管治理机制,建立服务社会化、人员职业化、巡查智能化、问效闭合化的巡查模式,利用巡查监管平台和“随手拍”手机APP实现全域全时监管。武夷山市、顺昌县等6个县(市、区)更是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