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高颜值”

2020-12-29 11:16:1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柘荣法院生态司法实践亮点纷呈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9日讯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穿行在柘荣的山环水绕间,感受着这座山城独特的地理人文肌理。生态优势是柘荣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拥有林地面积44785公顷、林地绿化率达75.57%,森林覆盖率71.1%的柘荣县,是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柘荣法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司法修复,全面擦亮“生态司法”品牌,积极探索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守护“高颜值”生态环境,着力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补种回访

破解“红土”密码

“从回访档案的对比数据上看,老吴补种的樟树成活率不太乐观。联系一下村里,我们下午去山头再走一趟。” 柘荣法院行政、生态团队团队长袁高贤来回对比着成册的回访档案,对书记员小黄说道。

2019年9月11日,老吴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村民委员会承包了一片“水长湾”山场林地。办事心切的老吴在没有办理采伐手续的情况下采伐林木并转卖,被砍伐的林木蓄积量达21.739立方米。因触犯法律,老吴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同时被要求补种林木。老吴依规签下“补种复绿保证书”,并补种下32.5亩的樟树。

基于生态执法的联动机制,林业部门为老吴提供健康的补种树苗。但从回访档案可以看出,老吴补种樟树的成活情况不太乐观。带着疑问,袁高贤现场查看了种植情况。

砍树容易种树难。原来,樟树作为一种适合于湿润低山丘陵地带的植被,要在海拔地势高的地区扎根成活,则需要养树人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当树苗还未生根成活,大量降水会导致土壤流失,土里的石头杂质又多,补种树苗要把前期施肥工作做足。”袁高贤为老吴补种工作提出新的调整方向。

事实上,补种复绿的后期成活问题在具体案例中并不少见,如何将“补种复绿”工作落到实处?

自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生态环境审判庭”以来,柘荣法院首创“复绿补种”恢复性审判模式,力求最大限度恢复森林资源原有的生态容量和功能。该院出台《规范林业刑事案件补种复绿工作》规定,对每一个补种人员形成档案管理,年年回访、建档、调研就是对补植工作的再延伸。

在修复过程中建立保障、监督、验收、评估、风险防范等跟踪机制,加强对环境侵害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的监督和回访,定期检查生态修复情况,做好效果监测评价工作,即要求生态侵害人对所补种的林木,要承担抚育管护责任,并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多年来,柘荣法院促使被告人履行“补种复绿”率达到100%,6000多亩林地得到补植绿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