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聘之名行诈骗之实 厦门警方提醒:注意提防“招工”新骗局

2020-09-11 09:37:50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1日讯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求职心切的弱点,以招聘之名行诈骗之实,不仅非法侵占被害人财物,还对劳动就业市场秩序造成极大影响。厦门就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遭遇了“招工”新骗局。9月9日,厦门警方结合具体案例,提醒市民群众注意提防因“招工”遭遇的骗局。

“软件测试员”一天赚300元

毕业生被骗2万元

小杨是厦门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8月底,小杨在浏览某招聘平台的招工信息时,发现一条招聘“线上文员”的信息,便在平台上与对方进行联系。

“我们近期正好在找APP‘软件测试员’,不要求到公司上班,每天可以赚300元。”听着对方的介绍,小杨心动了。于是,在对方的引导下,小杨先在微信上关注了公众号“堂目集团”,向“客服”表明来意。这时,“客服”让小杨下载并注册一个名为“168彩票”的APP,并“主动”往小杨的账号里“充值”17664元,以便小杨进行“测试”。

随后,小杨被拉进一个“公司内部指导”微信群,并在群内“导师”的指导下,用账户的17664元资金下注了“五分飞艇”和“急速飞艇”。不一会,小杨账户里的资金就达到了4万余元。

完成“测试”后,小杨便联系“客服”领取工资,对方表示稍后会把工资转到小杨在该APP的个人账户中。“你自己有没有意愿下注呢?我们现在还在测试阶段,赢的概率比以后正式上线要大。”听“客服”这么一说,小杨想起刚刚根据“导师”的指导,确实“赚了”不少,便往自己的账户充值了2万元进行“下注”。

果不其然,小杨的账户很快就超过9万元。可就在小杨打算把账户里的钱提现时,却发现提现不了。对此,“客服”解释是因为“账户异常”,需要充值账户余额的一半金额,才能提现。这时,小杨才发觉不对劲,遂报警。

当家教要“验证信用度”

毕业生被骗转账

无独有偶,应届毕业生小程在网上找工作时,也遇上了骗局。

8月25日,小程在一个QQ群里看到一个“一对一家教”的招聘信息,便添加了对方的QQ进行联系。“你是应届毕业生啊,我们这边没有工作经历的话,需要‘验证信用度’。”交谈中,对方解释,所谓的“验证信用度”即看小程在网贷平台的借款额度是否“达标”。

于是,在对方的引导下,小程先后下载了三个网贷APP,并将借贷额度截图发给了对方。这时,对方却以小程“信用度”太低为由,让其向指定的账号转账汇款,以提高“信用度”才能顺利应聘。见对方再三保证这些钱过后会原路返还自己的账户后,急于入职的小程没有多想,直接向对方指定的账户转了3000元。随后,小程便被对方拉黑了。

警方提醒:求职要注意三点

“以往的招工骗局中,骗子利用毕业生、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发布看起来很正规、又隐藏着诱人条件的招聘信息,当受害人开始心动后,再一步一步以‘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等理由诱导其付款,从而实施诈骗。”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中,骗子虽还是抓住了受害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却在具体诈骗招数上有所“升级”——以招聘“软件测试员”之名,诱导受害者到“平台”进行“下注”;以招聘“一对一家教”之名,让受害者“验证信用度”进行转账。骗子还是借着招聘的名目,却变换了说辞,诱导求职者上当。

在此,厦门警方提醒广大毕业生及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要通过正规网站查找招聘信息;要树立理性择业观,特别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向职业在招聘市场上的实际薪酬,同时提前了解工作的大致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被骗子牵着鼻子走;如果涉及缴费,一定要及时索取收据或发票。它不仅是双方发生职业介绍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求职者维权的重要证据。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洪恒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