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仓山区检察院“督促监护令”巧治“甩手家长”

2020-09-10 14:57:2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这件事给我们敲了警钟”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0日讯 “原本我的暑假总是被网络游戏充斥着,但今年暑假生活却因检察官阿姨变得与众不同了……”近日,福州市仓山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陈媛媛收到了一位未成年在校生的来信。

这位写信的少年是谁?他又为何要给检察官写信呢?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

2019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7名在校生因琐事与他人发生纠纷,双方各自纠集人员持械参与聚众斗殴,造成人员受伤。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作为承办检察官的陈媛媛发现,涉案的7名少年中有6名案发时刚满16周岁,且都是同校甚至同舍好友,而相当部分的涉案未成年人和对方完全不相识,案件的起因也仅仅因为生活琐事。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冲动使这些花季少年一言不合就“约架”?而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否有关呢?在承办此案后,陈媛媛立即启动督促监护令“三访”机制,实地走访涉案未成年人所在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了解他们曾经接触的人群,记录周围人对其的评价。

经过一周的调查、访问,陈媛媛逐渐掌握涉案6名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交往关系等基本信息,并制作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最后梳理分析出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监护缺位,使得他们在此前已经暴露出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未及时得到有效干预而最终酿成大错。

为此,仓山区检察院针对涉案家庭监护失职的共性问题,对该案启动“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强化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

今年6月,该院组织涉案未成年人及其代理人、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校方代表等到场参加拟作附条件不起诉的不公开听证会。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及法定代理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并就今后帮扶管教、公益志愿、亲职教育等定制式帮教内容提出具体建议。

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后,仓山区检察院根据涉案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借力社会专业力量,委托司法社工介入,为涉案未成年人及父母设定了个性化的系列帮教活动。探索以督促监护令帮教小组为单位,重点针对情节相对轻微、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3名未成年人家庭,量身定制为期6个月的矫正回归计划,帮助营造理解、互助和积极的家庭环境。

督促监护令发出两个多月后,陈媛媛收到了涉案未成年人之一小飞(化名)的来信,即故事开头的来信,和信一起寄到的还有一叠成绩单。

看着成绩单,陈媛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期间,她一直通过现场实地走访、电话视频回访、书面邮寄材料等形式跟踪了解孩子的帮教情况,并根据家庭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学校、社区出具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督促帮教计划。

“这学期他的状态很好,不但学习用功,成绩上升到全班前十,而且还担任了宣传委员。”小飞的班主任在回访时高兴地说:“我们跟家长的沟通也顺畅了很多,父母近期都会轮流在家陪伴孩子,督促孩子学习,特别是父亲跟小飞的沟通方式温和了很多,更注意方法了。”

“这件事让孩子成熟了,也给我们敲了警钟。这两个月来,孩子像变了个人,感觉找回了初中时的学习状态,特别积极主动。在家里也开始帮我干家务,回家常跟我们聊起学校的事和身边的朋友……”谈到小飞的变化,小飞妈妈眼中泛起了泪花。

原来小飞自幼家庭条件优越,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因中考失利上了职业中专,受到打击的他突然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开始沉迷于网游。而父母因忙于生意,常年奔走外地,与小飞沟通少,对小飞一落千丈的学习也无暇顾及。时间久了,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飞更是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与舍友却有着更多交流。

“案发那天,舍友一叫,我也没多想,就觉得都是兄弟,不去对不起他……现在我不会再因为冲动做错事了。”小飞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低头哽咽。

陈媛媛介绍,除小飞外,案件中另两名涉案未成年人也发生着变化。原来经常旷课、彻夜不归的小杰(化名)现在能遵守学校规定和母亲的约定,按时上下课,定点回家,周末也能够帮助母亲摆摊挣钱;而小轩(化名)则通过主动参加帮教计划的公益志愿活动,有意识地调整不规律的作息,克服畏难情绪,重塑生活信心。

(本报记者 林珊 通讯员 程慧 林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