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能否“补得牢” 网约车平台安全漏洞?

2018-05-22 10:04:13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2日讯   5月6日,一则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嫌疑人尸体DNA样本鉴定完成,案件也宣布告破。但关于“网约车安全”的疑虑却并没有“告破”。谁来为悲剧买单?网约车平台推出的整改措施是否是“亡羊补牢”?又是否能“补得牢”?

滴滴平台:5月31日前“下线个性化标签”、启用“接单人脸识别”等

空姐遇害案件爆发后,有媒体指出,早在2016年5月,深圳就发生过类似案件。24岁女教师钟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后,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大到“刑事案件”,小到“骚扰纠纷”,平台暴露出的问题,滴滴并非“毫无察觉”。

5月16日,滴滴公司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向社会公布的“阶段整改措施”中坦言:“有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包括人车不符、司乘纠纷取证难等。

整改措施中,滴滴承诺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顺风车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下线、合乘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仅为自己可见、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顺风车22点——6点停止派单等。

不过,关于“司机身份准入门槛”设定,以及“维权取证”该如何做,滴滴向大众征询:是否可以对“涉及公共财产安全犯罪记录人员限制进入平台”,以及是否愿意“全程录音便于取证”。

市民:“临时抱佛脚”之举,操作性不强

滴滴平台的整改措施,是否就能给“网约车”出行带来“安全感”呢?市民各有看法。

福州市民陈女士向记者表示:“整顿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人脸识别也能够防止人车不符,很大程度预防犯罪。但我担心整改措施都是‘临时抱佛脚’,等事件热度一过,管理又会松懈。”

作为网约车车主的陈先生,则有另外看法:“大家似乎天然将乘客作为弱势一方,车主也可能受到乘客的威胁。准入门槛是不是要司乘双方都设置呢?”他还提出另一方面的担忧,“滴滴提出的‘全程录音’作为证据,的确可以保护双方,但是怎么保证大家的隐私呢?系统不强制设定开启录音的话,时间一长可能也会形同虚设。”

同样对于滴滴平台司机的准入问题,用户杨先生也不赞同片面的分类准入,“应该给大家平等的就业机会。关键还要看滴滴怎么管理,管理有漏洞,即使是没有前科的人也可能犯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