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院司法辅助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18-03-23 09:58:26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23日讯   2017年2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引入公证等社会力量,打造“公证员+送达员+调查员+调解员+信息员”的“1+4”司法辅助工作模式,减轻法官工作压力,提高了审判效率。3月16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位于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北面的司法辅助中心办公室,感受司法辅助中心高效率的工作氛围。

“以前我们邮寄时需要人工填写,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的模板都做好了,效率就提高了很多。”该中心协调人施青毅边点击着鼠标,边向记者介绍。只见施青毅点了几下鼠标,从系统表格中复制了几块内容,短短10秒钟,6张快递单就自动打印完成,平均填写一张快递单不到2秒。

记者了解到,厦门中院创设的“司法辅助事务中心”是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案件压力,把法官从送达、查封等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自然提高不少。

辅助中心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通过系统打印的邮递单

“这是我们今天的排期送达表,我们送达组要上门送达8件案件。”工作人员小李指着电脑自动生成的送达表告诉记者,“再加上电话、邮寄、公告送达,我们这个月单送达案件就有2000多件呢!”

在该中心,记者注意到一张办公桌上的一个EMS司法专邮的牌子格外显眼。原来,为了提高送达效率,厦门中院与中国邮政合作,设立EMS司法专邮驻点。该中心主任吴琳颖告诉记者,“邮政驻点我们中心后,我们查询完邮寄反馈情况后,他们就能现场盖章确认,可以有效节约送达时效。”

当天上午,记者还跟随送达组工作人员体验了司法辅助的事务之一的上门送达文书。

到达位于东浦路的目的地小区后,工作人员直接到物业办公室了解当事人所住地址。“因为这些地址都是当事人提供的,很多时候会有错误。”施青毅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多走弯路,他们一般到达目的地后,会先找物业或者片警寻求帮助、确认地址。

“这个地址不存在吧,我们小区没有这么高。”看着信封上的地址,物业工作人员确认该地址是错的。记者注意到,当事人提供的地址上写着25楼,但该栋只有18楼。

“这是原告新提供的地址,上次的地址在兴隆路,因公司搬走而未成功送达。”施青毅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第7次邮寄、第2次上门了。不过,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要上楼去确认。“一个细节没做好,就容易导致整个案件被推翻。”施青毅向记者说起了3月15日到厦门某医院送达的一个例子。当时,施青毅找到某医院后勤部询问后,发现没人认识这个当事人。施青毅走遍整个医院,绕了一大圈,问了一圈人后,最终找到了当事人。而当事人的办公室就在医院后勤部对面。“所以说,细节很重要,送达时不能急,要实践才能下结论。”施青毅笑着说。

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当事人,没有送达成功,但是通过亲身体验,记者发现该中心司法辅助人员送达时的专业与细心。此外,该中心还创新工作方式,划片区进行集约送达,有效减少送达路程,提高送达效率。

“以前,这样的工作是由法院工作人员自行完成。”厦门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辉煌介绍说,建立辅助事务中心后,在一定程度上将审判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其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除厦门中院设置辅助事务中心外,各基层法院也在各自探索司法事务辅助外包工作。此外,我们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无纸化流转、流程化跟踪、一键化管控、透明化监督和数据化分析,将审判辅助工作纳入全市法院大数据中心精准管控。”

(本报记者 王淯滢 实习生 陈彦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