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掩盖下的骗局
看似普通的借贷纠纷,报警人却说被诈骗。这究竟是为何?
警方抽丝剥茧挖出诈骗集团,抓获嫌疑人35名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26日讯 放贷人在某网络借贷P2P平台上向信用良好的借款人放贷,且放款前实地考察后放款。如此谨慎之下,为何借款人却能卷款消失?
日前,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侦大队侦破了一起专门利用互联网金融P2P借贷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嫌疑人35名,初步查实该案件嫌疑人140余名,受害群众遍布全国各地多达1000余人。
网络放贷 血本无归
2016年7月,温州男子吴某在某借贷宝微信群里认识了张某。两者互加好友后,张某因资金周转问题向吴某提出借款的请求,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及工作、收入证明等。
吴某发现张某在某网络借贷P2P平台上实名注册认证显示有大量的借款、放款记录,均能及时支付本金及利息,信用度良好。吴某通过视频认证,觉得张某可靠,便通过平台借款给张某。后因张某借款金额逐渐增多,吴某便赶往张某所在地三明市对张某的情况实地考察。
警方抓获嫌疑人
受到张某及其“表弟”热情款待后,安心了许多的吴某又多次通过某网络借贷P2P平台借给张某16万元,并约定收取利息的时间。就在吴某准备坐收高额利息时,张某却突然消失了,吴某血本无归。
“自己都亲眼看到了,所以就放心借钱了。”吴某感慨:“我都这么小心了,居然还是上当了。”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吴某再次来到三明,这才发现之前张某提供的住址电话及工作单位为虚假信息。次日,吴某在梅列区东新五路厦门银行门口处遇见张某,并将其扭送至梅列公安分局,报警称其被张某诈骗。
“普通的借贷纠纷,为何声称被诈骗?”梅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心生疑惑。
办案民警留了个心眼,分析事件细节后发现疑点重重。通过对张某的详细询问,张某承认其通过实名注册在某网络借贷P2P平台上向吴某借款。但张某对如何借款、借款金额、借款用途、约定利息、还款事宜等细节含糊其辞。
“难道张某只是一个‘傀儡’?”办案民警大胆推测。在对张某的再次调查中证实,张某的借款行为并非本人操作,而是有一个专门团队在实际操作。
经审查,张某交代了其将个人的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的电话卡、实名注册的微信等信息材料交由他人在网络进行借贷,并逃避还款的事实。
“有着严密的组织,各环节紧紧相扣,犯罪手法娴熟,背后一定有个犯罪组织。”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判断。随后,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展开侦查工作。
名为借贷 实为诈骗
随后,侦查民警梳理出借贷双方的办事流程,赶往北京调取借贷平台的相关数据,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后,一个犯罪组织慢慢浮出水平。
民警判断,该团伙为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以诈骗为目的的犯罪集团。“我们先后关联出涉及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31起案件,其中41起发生在福建省。”民警介绍,他们发现该犯罪团伙涉案嫌疑人多达140余人,涉及案件遍布全国,受害群众达10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民警调查发现,该系列诈骗案件单起案件受害者最多的达60余人,单起案件诈骗金额最高达50余万元。受害者每次被诈骗几百至几万元,有受害者被多次诈骗,总金额高达30余万元。
警方研判案情
涉案范围大、涉及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影响恶劣。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高度重视,制定周密的抓捕计划。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挥下,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抓获嫌疑人35名,查证受害人300余名,查实被骗金额350余万元。一个以邱某为首的犯罪集团被成功捣毁。
经审讯,邱某、李某等嫌疑人对在三明、福州、泉州及四川、浙江、广东、湖南、广西、甘肃、贵州等地组建犯罪集团“工作室”,物色“客户”,通过包装“客户”利用某网络借贷P2P平台监管漏洞寻找放款人,待得手后拒不归还借款的方式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