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弘扬于丝毫之间

2018-01-05 08:27:49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记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副总队长熊培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5日讯    从初出茅庐的警界新人,到如今屡破奇案的痕迹检验技术专家,他经历了勘查血腥现场的倍感不适,也练就了用专业与智慧让证据说话的技能。32年间,他用法治精神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他,就是福建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副总队长熊培祥。

省政协人资环委专职副主任高扬增为熊培祥颁奖

练就细致的工匠精神

第一次到案发现场勘查的场景,在熊培祥的记忆里并不美好。“第一次见到尸体和血腥狼藉的现场,十分不适应,一段时间吃不下肉。”

从事痕迹检验工作,内容多种多样,铁锅、车轮,树干……只要是案发现场存在的,都能算进痕迹检验工作中。但痕迹检验工作又是一份“细活儿”,一根纤细的发丝、墙上细微的斑点,门框上的划痕……用“细致入微”来形容这份工作也不过分。

从32年前初入警界的新人,到现在屡破奇案的痕迹检验技术专家,“细致” 已成为融入熊培祥气质里的专业素质。如果光从熊培祥爽朗的笑声和语速流利的表达中,你很难与“心细如发”关联。但他破获的每一起案件里,都能看出老匠人般的“细致”。

2012年,晋江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碎尸案,尸体被切成碎块分装进16个塑料袋里。

第一案发现场在哪?死者是谁?

就在案件侦破陷入僵局时,熊培祥发现一个细节,装尸块的16个塑料袋中,只有一个是购物手提袋。正是这一发现,成了案件侦破的关键,通过技术手段,手提袋上残缺的贴纸上显示出“泰”和“市”的字迹,警方由此推断出凶手可能曾出现在某超市附近。案件有了突破口,接下来的侦破工作势如破竹,几天后,凶手在云南被警方捕获。

扫二维码可观看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先进事迹视频

学习之路未曾停歇

“同样是一面玻璃被打出个洞,但我们的工作,就要求我们能认出造成玻璃破损的工具是什么。同样一个洞,子弹和石头造成的痕迹就不同,我们还要根据玻璃上的痕迹,推算出击打距离等等因素,作为破案参考。”熊培祥告诉记者,痕迹检验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沉淀,还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日积月累。

1985年,熊培祥从吉林大学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警察。从最初对警察这份职业的陌生,到如今对这身警服的热爱,他的从警之路有多长,学习之路就有多长。

持续不断的学习,带给人的不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有心态上的改变。采访中,熊培祥屡次提到“心静”二字。“越是处于浮躁的环境,越要保持‘心静’,专注力让手头工作更出彩。”熊培祥告诉记者,不管多忙,每周他一定要抽出四到五个小时,安静地进行专业书籍的学习。“每一次出现场,都不会是相同的。每个案件,都存在着挑战。提供合格线索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优质产品生产的过程。唯有客观,耐心和细致,才能交出好的作品。”

熊培祥不仅坚守一线,在科研上也毫不逊色。作为福建乃至全国公安系统公认的痕迹检验技术专家,他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他总结了一套实用勘查程序、现场犯罪信息收集法、犯罪动机心理分析法、串并案件的数理统计法、作案习惯动作分析法等新方法,完善和丰富了我国侦查学理论。

新的科技项目仍不断应用到公安工作中,作为痕迹检验技术领域的专家,熊培祥的学习步伐仍未曾停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