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社矫 重启新生

2017-11-14 11:09:37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古田县司法局城西司法所“零”重新犯罪率的背后故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4日讯   “我于2个月前买了一辆货车,现有雇员6名,每天进出物品快递近千件,年纯收入30万元左右……这一切得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3年多来始终给予的关爱与支持!”11月9日傍晚,记者在古田县某快递分销点见到正在忙碌中的林某某时,他毫不隐讳地聊起了自己失足后的创业史。

今年42岁的林某某是该快递分销点的负责人,但他曾经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古田县司法局城西司法所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2014年,时为一名村干部的林某某因犯贪污罪被古田县法院判处有期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在城西司法所执行社区矫正。矫正初期,林某某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是一名犯人,干事创业热情不高。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找他谈心,给予开导。

当得知林某某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感兴趣时,工作人员便鼓励、引导他大胆创业。通过司法所的积极引导,林某某放下思想包袱,认真考察市场,加盟了一家快递公司,迈出了创业致富的新步伐。加盟初期,受业务量和成本影响,林某某凡事亲力亲为,每一件快递物品从收件到派送要搬动5次,每天起早贪黑疲惫不堪。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真诚服务和勤劳苦干,林某某的快递业绩蒸蒸日上,在客户中有了良好的口碑。从过去与其它快递公司拼车到目前每天都有近一车的快递量,林某某的快递分销点的收入除去各项开支,每月盈余2万多元,经营模式也由以前的夫妻日夜加班加点发展到雇佣员工。

通过司法所集中学习教育营造的“传帮带”氛围,林某某还先后把多名解矫不久的安置帮教对象招入分销点,解决他们的安置就业问题。

社区矫正是心灵的矫正,塑造新生的开始。矫正人员林某某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华丽转变,只是城西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

城西司法所所长黄翔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所把帮助、扶持矫正人员就业、创业作为社区矫正工作重点来抓,切实解决矫正人员生活、就业困难。该所通过每月不定期对矫正人员进行谈话教育、心理矫治,在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就业观的基础上,鼓励在矫创业典型走上讲台,分享创业故事,相互影响带动,不断激发更多矫正人员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热情,积极融入社会。

矫正人员黄某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挥“中国食用菌之都”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电子商务的决策和部署,发挥自己擅长网络经营和电脑平面设计的优势,利用家族大规模种植银耳的有利条件,自行设计包装,办起了自家的食用菌网店,做起了微商。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创业让自家银耳大幅增值,还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长期高薪聘请一名邻里作为固定工人,忙时还不定期聘请数名临时工人。

矫正人员余某曾经学过厨艺,有二级厨师证,经常给村里的红白事掌厨。前不久余某某想开餐饮店,但对自己的身份心存顾虑,在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谈心后,工作人员不仅帮助他寻找店面还为他草拟了租赁合同。如今,余某开了一家大排档,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自主创业。

矫正人员王某某则和堂弟联手创业,租用一片山林,发展野猪养殖,年出栏野猪500 多头,如今野猪肉已进入福州的永辉超市等正规市场。王某某感慨地说,“自主创业,让我重新获得做人的尊严。”

“城西司法所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中注重引入‘温情社矫’,主动和矫正人员做朋友,在工作上、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用真情重拾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古田县司法局副局长程耀荣告诉记者,自2011年正式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城西司法所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256名,累计解矫243名,社区矫正工作未出现“脱漏管”,重新犯罪率为零,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黄锡顺 通讯员 崔为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