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粒种子,名叫 “人民情怀”

2017-06-14 08:10:35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是什么让宁德三都边防派出所荣誉飘扬基业长青?》系列报道之一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4日讯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多种场合,习总书记曾屡次提出关于“人民情怀”的经典论述。“人民情怀”是习总书记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机融合之一。在习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福建宁德,有一颗耀眼的明珠,正在闪烁着这种情怀。

1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三万两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一万八千公里。如果把这条岸线进行折叠,它的中间点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名叫宁德三都澳。

盛夏的清晨,当一抹金光携海鸥的呼唤踏浪而来,万座渔屋迤逦于千顷碧波之上轻轻晃动。三都澳才刚刚苏醒,83岁的陈祖成已经在岛上的烈士陵园细细地擦拭着墓碑。这位传奇的老人一生与这里的一家单位有着不解之缘——三都边防派出所。

67年前,这家单位的第一任所长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些年来,他和所长的故事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三都人。

患难深情从头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都岛被日军飞机轰炸,陈祖成的父母双双被炸死,6岁的他成了孤儿。1949年元旦,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解放福建。28岁的山西人吕学政就是其中的一员。1949年8月14日,三都澳解放。吕学政成为三都边防派出所第一任所长。

走访过程中,吕学政认识了陈祖成,并像父兄一样,开始照顾他,送米送面,挑水种地,所长成了陈祖成可以倾吐衷肠的亲人。由此,一粒名叫“人民情怀”的伟大种子开始在三都边防派出所落地、生根。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1950年2月25日,在与当地反动势力“大刀会”的一次殊死搏斗中,吕学政身中100多刀壮烈牺牲了。陈祖成扑在血肉模糊的遗体上长跪号啕。

所长不在了,传扬他的精神成了陈祖成心头的责任。

成年后富裕起来的陈祖成修桥铺路、捐资助学。2010年,他开始一步步地实现心中那个多年的夙愿——翻山越岭寻骸骨,出资30万元,建成岛上唯一一座革命烈士陵园。

如今,只要有新同志到三都边防派出所报到,所里都要请陈祖成给他们上“红色一课”:到老所长的雕像前感受历史,听老人讲他与所长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红色一课”把三都边防派出所“人民情怀”的种子种进了每一位新同志的心中,他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那是将红色基因血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重任。

2

刚到所里的新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所领导似乎有点神秘,有时熄灯都不见他们,第二天出早操和交班会又会看到他们准时出现。领导们到底在忙什么?

2003年夏天,张志权作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被分配到宁德边防支队福鼎嵛山边防派出所。

在这里,张志权第一次听说了三都边防派出所。“‘一所三区’的模式?哇,领导管不到,真羡慕他们。”天遂人愿,2006年8月4日,张志权被调往三都边防派出所接手户籍工作。

“领导们到底在忙什么?”也曾是张志权的困惑。当时的教导员殷延智早出晚归,除了一早的交班会,平时难见身影。

呆了一段日子,张志权才知道,“一所三区”的模式足以让他们应接不暇。一所三区,就是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以派出所为中心,在礁头、城澳和海上三个地方设立警务区。这一模式始于1997年。

那一年,改革开放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蓝色的三都澳,遍地是宝,真金白银晃得人睁不开眼。鱼龙混杂的各式人等纷至沓来,几十年不见的“海霸”和“鱼霸”又悄然现身。

受害群众也曾报案,但当时海上没有电话,乘小木船到岛上报警要1个小时,民警赶到又要1个小时,犯罪嫌疑人早已逃之夭夭。的确,三都边防派出所位于4县11乡镇接合部,辖区大、海岸线长、岛屿和码头多,原来集中驻在三都主岛上的十几个民警,确有鞭长莫及之叹。

群众未解的需求,又恰逢当时公安部提出边防警务机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省公安边防总队原副总队长、时任宁德边防支队支队长的邓本源创造性地做出决定——把警力派驻到渔排上去,把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海面上。并群策群力提出了对三都边防工作影响深远的“三个跟进”——经济发展到哪里,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治安热点在哪里,管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需要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这是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执行者三都边防派出所原所长、现任宁德市交通局正处级调研员的张飞辉来说,怎么把“三个跟进”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找到支点是第一步!

支点是啥?“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支点。”接受采访时,张飞辉回忆往昔。

经过1个多月的调研,1998年1月1日,三都边防派出所在青山海域养殖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海上警务区,开通了海上110,在人货流动量大的宁德港设立了城澳警务区,在海产品外运、客运码头设立了礁头警务区。

其实,听起来神气威武的海上警务区,就是一处用浮球和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木屋。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内,床铺是仅有80公分宽的上下铺,睡觉无法翻身不说,涌浪打来,床一斜,还会掉地上;喝的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未过滤雨水;木屋低矮潮湿,没有窗,煮饭吃饭都得开着门;出警的“战船”是一艘用了5年坏了又修的木头船。6名官兵工作、生活、学习都在这个“冬如冰箱,夏如烤箱”的弹丸之地展开。

就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海上警务区开局便打了一场漂亮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