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法院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2017-05-10 08:12:10 来源: 福建法治报

“工匠精神”淬炼“精气神”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0日讯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在南安市法院,匠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细枝末节的坚守。

“一个法院一定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南安市法院院长林德育说,不少法官将自己比喻为法律工匠,那么法院就是司法工厂,每一个案件都是司法的原料,每一份裁判都是正义的产品,法官只有深植“工匠精神”于内心,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践行,才能打造出社会认同、群众接受的“好产品”。

正是在这种精品意识的引领下,南安法院人在平凡的岗位中锤炼好耐性、韧性、心性,抒写着法院人的“精气神”。日前,该院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亮岗履职

每个流程都经得住“晒”

“您好,这些材料您拿好,去旁边窗口缴纳下诉讼费就可以了。”“这是起诉状的范本,您可以参照这个写。”热情的服务、诚恳的语言,来到南安市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暖意。

“对于工匠来说,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法官为民服务亦如是。”林德育告诉记者,诉讼是一枚苦果子,有的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一次法院,法官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耐心专注、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该院从细节入手,对干警们行为进行规范,让每个流程都经得住“晒”。

在南安市法院,干警们上班一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份挂在墙上用红笔标注的裁判文书。“让这些有纰漏有瑕疵的文书亮出来,是为了警示法官对判决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精雕细琢。”该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友昭指着审务督察栏说到:“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法院里装满监控,定期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将平时发现的窗口服务态度不好、庭审作风形象不佳等问题以视频、截图的形式向全院干警公开曝光,鞭策干警自觉规范司法行为,改进作风形象。”

案件审判

每个节点都经得起“推”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工匠精神的核心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法律工匠的追求在于通过办好案,办精案,实现定纷止争,和合安定的效果。

“每个案件不仅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切实利益,更承载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公正期待。法官要像工匠一样,从细处着眼,精雕细琢,把案件‘打磨’到最好,确保自己办的案件经得起法律、事实和历史的检验。”林德育说。今年来,该院紧扣司法改革要求,始终把办好案、办细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开展了铁案工程,强化法官要在案件过得硬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同时,积极开展司法能力提升活动,完善业务培训机制,注重实践锻炼,要求每名法官每年必须开1次示范庭,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法官驾驭庭审、文书说理和公正司法的水平。

被告人洪某故意伤害一案,被告人、被害人双方家属矛盾激化,都扬言进京上访。为了化解矛盾,合议庭申请延长了审理期限,多次动员双方当事人调解,并积极联系村委会、人大代表等社会力量协助调解。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两方当事人的质疑,认为是法院故意拖延判决偏袒一方。承办法官郑开育顶住了误解和压力,并拿出了多份法官与公安、检察人员深入调查走访、勘察的笔录,村委会协助调解记录等证据材料和几份同类案件的判决,力求双方案结事了人和。直至审限届满前一天,案件终于有了转机,双方达成赔偿和谅解,被告人得以从轻判处,被害一方也弥补了损失。

利器的铸成,往往要经千锤百炼,只有在无数次切磋琢磨、刻苦研修和反复历练之后,才能修成正果。2016年,南安法院以年受理案件2.5万件,一线法官人均办案283件的成效,实现了案件结案增幅大于收案增幅的效果,这意味着法官的办案节奏已经赶上了案件大量增长的态势,审判质效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法官们克难攻坚、努力拼搏有了开花的结果。

相关新闻